麻田

词典解释

北魏至北齐行均田制时分配种麻的田地。北魏初授田时,在缴麻布为调的地区另给麻田,男人十亩,女人五亩,奴婢相同,一夫一妇纳布一匹,奴婢八人纳同额布调。麻田要交还,与*露田同。北齐在土不宜桑之地授麻田如桑田法。北周隋唐规定*户调亦有桑土与非桑土之别。

词典名字:

麻田

词典发音:

má tián

国语辞典
  • 北魏实行均田制时分配给农民种麻的土地。
  • 泛指种麻的田。
  •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北魏 实行均田制时分配给农民种麻的土地。

    《魏书·食货志》:“诸麻布之土,男夫及课,别给麻田十亩,妇人五亩,奴婢依良。皆从还受之法。”

    ⒉  泛指种麻的田。

    《隋书·于仲文传》:“於是 毗罗 恃众来薄官军, 仲文 背城结阵,去军数里,设伏於麻田中。”
    宋 苏轼 《僧伽赞》:“麻田供养 东坡 赞,见者无数悉成佛。”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麻田

  • 麻田是北魏至北齐推行均田制时分配种麻的田。北魏初授麻田时,在产麻区另给麻田,男子每人10亩,女子每人5亩,奴婢授麻田相同。受麻田者须缴麻布以为“调”,一夫一妇纳麻布1匹,奴婢8人纳麻布与一夫一妇同额。麻田不准买卖,年老免课及身死还田。北齐在土不宜桑之地也授麻田,如桑田法为永业田。北周、隋唐亦行均田制,户调规定也有桑土与非桑土之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