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羊

词典解释

亦称“蒙古羚”。哺乳纲,偶蹄目,牛科。体长达1.3米。颈细长;尾短;肢细。角短,上有轮嵴。体毛以棕黄色为主。栖息丘陵、平原、草原和半荒漠地带,主要以草类和灌木为食。分布于中国内蒙古、甘肃、河北、吉林等地。肉可食;毛皮可做皮衣或制革。

词典名字:

黄羊

词典发音:

huáng yáng

国语辞典
1.野生羊的一种。毛黄白色,腹下带黄色,故名。生活在草原和沙漠地带。 2.因东汉阴识用黄羊祭祀灶神致富﹐后世即用以为典﹐表示祭灶的供品。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野生羊的一种。毛黄白色,腹下带黄色,故名。生活在草原和沙漠地带。

《后汉书·阴识传》:“家有黄羊,因以祀之。自是已后,暴至巨富……故后常以腊日祀灶,而荐黄羊焉。”
杜甫 《送从弟亚赴河西判官》诗:“黄羊飫不羶,芦酒多还醉。”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一·黄羊》:“黄羊出 关 西、 西番桂林 诸处。有四种,状与羊同,但低小细肋。腹下带黄色,角似羖羊。喜卧沙地,生沙漠。”

⒉  因 东汉 阴识 用黄羊祭祀灶神致富,后世即用以为典,表示祭灶的供品。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庚子送灶即事>诗》:“家中无长物,岂独少黄羊!”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