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藤

词典解释

亦称“红藤”。棕榈科。有刺藤本。叶羽状全裂,长2~3米,裂片多至75对,条状披针形;叶轴顶端延伸成具爪状刺的纤鞭;叶鞘、叶轴和裂片均有刺。夏季开花,花单性,雌雄同株,肉穗花序,外包舟状佛焰苞。果球形,密被黄色而光亮的鳞片。分布于中国广东、广西、云南、台湾等地。茎可编制藤椅、藤篮等藤器。

词典名字:

黄藤

词典发音:

huáng téng

国语辞典
1.药草名。主治饮食中毒,利小便。 2.钩吻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六.钩吻》。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药草名。主治饮食中毒,利小便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七·黄藤》:“黄藤生 岭 南,状若防己,俚人常服此藤,纵饮食有毒,亦自然不发。”

⒉  钩吻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六·钩吻》。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黄藤 (棕榈科黄藤属植物)

  • 黄藤(拉丁学名:Daemonorops margaritae(Hance)Becc.)多年生植物,叶羽状全裂,叶柄背面凸起,上面具密集的常常是合生的短直刺;花序直立,开花前为佛焰苞包着,花密集,总苞托苞片状,包着总苞的基部,花冠裂片2倍长于花萼,披针形,果球形,种子近球形,5月m开花,6-10月结果。
  • 分布中国广东东南部、香港、海南及广西西南部,云南西双版纳有栽培。
  • 该种具观赏价值;藤茎质地中上等,可供编织。可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