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寒

词典解释

1.牙齿外露而寒。比喻有外忧。《穀梁传·僖公二年》:“语曰:脣亡则齿寒,其斯之谓与。”《旧唐书·田弘正传》:“自 弘正 归国, 幽 、 恆 、 鄆 、 蔡 有齿寒之惧。”《新唐书·窦建德传》:“二国兵不解, 唐 彊 郑 弱,势必举 郑 , 郑 灭则大 夏 有齿寒之忧。”参见“脣亡齿寒”。

2.齿酸。 宋 孙艤 《菩萨蛮·落梅》词:“一点著枝酸, 吴姬 先齿寒。”

词典名字:

齿寒

词典发音:

chǐ hán

国语辞典
1.牙齿外露而寒。比喻有外忧。 2.齿酸。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牙齿外露而寒。比喻有外忧参见“脣亡齿寒”。

《穀梁传·僖公二年》:“语曰:脣亡则齿寒,其斯之谓与。”
《旧唐书·田弘正传》:“自 弘正 归国, 幽、恆、鄆、蔡 有齿寒之惧。”
新唐书·窦建德传》:“二国兵不解, 唐 彊 郑 弱,势必举 郑,郑 灭则大 夏 有齿寒之忧。”

⒉  齿酸。

宋 孙艤 《菩萨蛮·落梅》词:“一点著枝酸, 吴姬 先齿寒。”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