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寺

词典解释

在上海市龙华镇。五代吴越时建,初名龙华教寺,北宋治平元年(1064年)重修,改空相寺,明永乐年间(1403—1424),复名龙华寺。清咸丰年间(1851—1861)毀,光绪年间(1875—1908)重建。殿堂五重,有弥勒殿、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寺前龙华塔,相传为三国吴赤乌十年(公元247年)建,唐末毀,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重建。七层八角,砖木结构,飞檐高翘,高40.64米。

词典名字:

龙华寺

词典发音:

lóng huá sì

国语辞典
  • 寺名。在今上海市·龙华镇
  •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寺名。在今 上海市 龙华镇。唐 嗣圣 四年(公元704年)兴建,后历经兴废,现寺为 清 光绪 元年(1875年)重建。寺前有 龙华塔。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龙华寺 (上海龙华寺)

  • 龙华寺位于上海市南郊龙华街道,是上海地区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古刹。
  • 龙华寺的名称来源于佛经中弥勒菩萨在龙华树下成佛的典故。据传龙华寺是三国时期孙权为其母所建,距今已有1700多年,然而有文献记载可考的历史是龙华寺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北宋治平三年(公元1066年),龙华寺更名为“空相寺”,如今尚有赐“空相寺”额、今寺碑残石留存。明永乐年间(公元1403—1424年)恢复了原名“龙华寺”。明万历二年(1574)赐名“大兴国万寿慈华禅寺”,寺名仍沿用龙华寺。
  • 1953年由上海市佛教协会复制各殿佛像,重修各殿宇,新建藏经楼等。寺西之桃园于民国十七年(1928年)辟为血华公园,后改名为龙华公园,今为龙华烈士陵园的一部分。1959年,龙华寺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