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正经
词典解释:
原指一部合乎道德规范的经典。后用以形容态度庄重严肃,郑重其事。有时含讽刺意味。
1.【解释】:原指一部合乎道德规范的经典。后用以形容态度庄重严肃,郑重其事。有时含讽刺意味。
2.【出自】:晋·葛洪《抱朴子·百家》:“正经为道义之渊海,子书为增深之川流。”
3.【示例】:他说话从来都是~,不苟言笑。
4.【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人对事的态度
他平时总是不苟言笑、~的样子。
一本正经经世之才才兼文武武不善作作乱犯上上下一心心上心下下不为例例直禁简简丝数米米已成炊炊沙作糜糜烂不堪堪以告慰慰情胜无无一不备备位充数数一数二二三其德德厚流光光前启后后不僭先先人后己己溺己饥饥不择食食不下咽咽苦吐甘甘之如饴饴含抱孙孙庞斗智智勇兼全全军覆没没世不忘忘乎其形形具神生生不逢时时不再来来之不易易于反手手下留情情不可却却之不恭恭而有礼礼为情貌貌似强大大中至正正中下怀怀丸操弹弹丝品竹竹报平安安不忘危危于累卵卵与石斗斗丽争妍妍姿艳质质伛影曲曲不离口口不二价价值连城城下之盟盟山誓海海不扬波波光鳞鳞鳞次栉比比众不同同休共戚戚戚具尔尔汝之交交口同声声东击西西台痛哭哭丧着脸脸无人色色丝虀臼臼头深目目下十行行不从径径一周三三三两两两世为人
国语辞典
◎ 一本正经 yīběn-zhèngjīng
[with a show of seriousness;look as if butter would not melt one's month] 显出很规矩、很庄重的举止或外表。有时含讽刺的意味
引证解释
⒈ 原指一部正规的经典。后即用以形容态度庄重严肃。有时带有讽刺意味。
引茅盾 《赵先生想不通》:“他一本正经走到电扇跟前,郑重地关住,嘴里咕噜了一句‘又不热,开它干么’,就跑出了厢房去。”
巴金 《中国人》:“有些问题显得古怪可笑,但问话人却是一本正经,眼光是那么诚恳。”
郭澄清 《大刀记》第十五章:“黄二愣 嘿嘿地笑着,将肩上的水连珠步枪摘下来,一本正经地说。”
成语解释
一本正经
【解释】原指一部合乎道德规范的经典。后用以形容态度庄重严肃,郑重其事。有时含讽刺意味。
【出处】晋·葛洪《抱朴子·百家》:“正经为道义之渊海,子书为增深之川流。”
【示例】他说话从来都是~,不苟言笑。
【近义词】道貌岸然、不苟言笑
【反义词】油嘴滑舌、油头滑脑、嬉皮笑脸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人对事的态度
© 汉典
网络解释
一本正经 (词语解析)
一本正经,是汉语词汇,汉语拼音为 yī běn zhèng jīng,原指一部合乎道德规范的经典。后用以形容态度庄重严肃,郑重其事。有时含讽刺意味。如:晋·葛洪《抱朴子·百家》:“正经为道义之渊海,子书为增深之川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