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误再误

词典解释

一次又一次的失误。形容屡被耽误或屡犯错误。

1.【解释】:一次又一次的失误。形容屡被耽误或屡犯错误。

2.【出自】:《宋史·魏王廷美传》:“太宗尝以传国之意访之赵普。普曰:‘太祖已误,陛下岂容再误邪?’”

3.【示例】:徒以误解民治真精神,且过恃自己之武力,~,而卒自陷于穷途。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二五回

4.【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含贬义

悔不该当初我~,毁了自己的锦绣前途。

一误再误误人子弟误付洪乔乔文假醋醋海翻波波光鳞鳞鳞次栉比比众不同同休共戚戚戚具尔尔汝之交交口同声声东击西西台痛哭哭丧着脸脸无人色色丝虀臼臼头深目目下十行行不从径径一周三三三两两两世为人人一己百百万雄兵兵不厌权权倾中外外刚内柔柔声下气气义相投投井下石石人石马马上功成成一家言言三语四四不拗六六亲不和和光同尘尘垢秕糠糠秕在前前仆后继继古开今今夕何夕夕寐宵兴兴云致雨雨丝风片片云遮顶顶名冒姓姓甚名谁谁是谁非非亲非故故人之情情不可却却之不恭恭而有礼礼为情貌貌似强大大中至正正中下怀怀丸操弹弹丝品竹竹报平安安不忘危危于累卵卵与石斗斗丽争妍妍姿艳质质伛影曲曲不离口口不二价价值连城城下之盟盟山誓海海不波溢溢于言表表里一致致命遂志志同道合合从连衡衡情酌理理不忘乱

词典名字:

一误再误

词典发音:

yī wù zài wù

国语辞典
  • 谓一再失误。语本《宋史•魏王廷美传》:“太宗以传国之意访之赵普
  • 基本解释

    一误再误[ yī wù zài wù ]

    ⒈  语本指一次失误,不以为戒,又再度失误。

    《宋史·卷二四四·宗室传一·魏王廷美传》:「太祖已误,陛下岂容再误邪?」
    清·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下》:「前贤读书,不肯一误再误如此。」

    ⒉  一再的延误。

    如:「这班火车没有准时进站,时间一误再误。」


    引证解释

    ⒈  谓一再失误。语本《宋史·魏王廷美传》:“太宗 以传国之意访之 赵普。

    普 曰:‘ 太祖 已误,陛下岂容再误邪?’”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语》卷上:“阿母以钱树子望,常勒高价。姬曰:‘儿不知贱质值几金钱,将以奇货居之,使儿一误再误。迴首前尘,终入苦海。’”
    蔡东藩 许廑父 《民国通俗演义》第一二五回:“徒以误解民治真精神,且过恃自己之武力,一误再误,而卒自陷于穷途。”

    成语解释

    一误再误

    【解释】一次又一次的失误。形容屡被耽误或屡犯错误。

    【出处】《宋史·魏王廷美传》:“太宗尝以传国之意访之赵普。普曰:‘太祖已误,陛下岂容再误邪?’”

    【示例】徒以误解民治真精神,且过恃自己之武力,~,而卒自陷于穷途。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二五回

    【近义词】知错不改

    【反义词】知错改错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含贬义

    网络解释

    一误再误

  • 一误再误,汉语成语,意思是第一次错了,不吸取教训,第二次又错了。指重犯同样的错。出自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