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

词典解释: sān jiā 1.极言人户之少。 2.指春秋鲁大夫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 3.指春秋晋之三卿韩﹑赵﹑魏。 4.指汉代传《诗》的齐﹑鲁﹑韩三派。 5.指汉代传《尚书》的欧阳﹑大夏侯﹑小夏侯三派。 6.指解说《春秋》的左氏﹑公羊﹑谷梁三派。 7.指古代天文学中的盖天﹑宣夜和浑天三种学派。 8.指三皇。 9.指夏﹑商﹑周。国语辞典注音 ㄙㄢ ㄐㄧㄚ  拼音 sān jiā1. 春秋時魯國孟孫、叔孫、季孫三公族。▶ 《論語.八佾》:「者以雍徹。」▶ 三國魏.何晏.集解:「謂仲孫、叔孫、季孫。」見「三桓」條。2. 春秋末年,分晉的韓、趙、魏三卿。3. 三皇。▶ 《後漢書.卷六○上.馬融傳》:「俾之昌言而宏議,軼越,馳騁五帝。」見「三皇」條。4. 夏、商、周三代。▶ 漢.王充《論衡.正說》:「案禮,夏、殷、周相損益之制,較 著不同。」5. 《經書》的。如書經有歐陽、大夏侯、小夏侯;《禮經》有大戴、小戴、慶氏;《春秋》有左氏、公羊、穀梁。6. 三戶人家。▶ 宋.陸游〈野意〉詩:「隄長逾十里,村小只。」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225页 第1卷 225

词典名字:

三家

词典发音:

sān jiā

国语辞典
1.极言人户之少。 2.指春秋鲁大夫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 3.指春秋晋之三卿韩﹑赵﹑魏。 4.指汉代传《诗》的齐﹑鲁﹑韩三派。 5.指汉代传《尚书》的欧阳﹑大夏侯﹑小夏侯三派。 6.指解说《春秋》的左氏﹑公羊﹑谷梁三派。 7.指古代天文学中的盖天﹑宣夜和浑天三种学派。 8.指三皇。 9.指夏﹑商﹑周。
基本解释

三家[ sān jiā ]

⒈  春秋时鲁国孟孙、叔孙、季孙三公族。三国魏·何晏·集解:「三家谓仲孙、叔孙、季孙。」参见「三桓」条。

《论语·八佾》:「三家者以雍彻。」

⒉  春秋末年,分晋的韩、赵、魏三卿。

⒊  三皇。参见「三皇」条。

《后汉书·卷六〇上·马融传》:「俾之昌言而宏议,轶越三家,驰骋五帝。」

⒋  夏、商、周三代。

汉·王充《论衡·正说》:「案礼,夏、殷、周三家相损益之制,较 著不同。」

⒌  《经书》的三家。如书经有欧阳、大夏侯、小夏侯三家;《礼经》有大戴、小戴、庆氏三家;《春秋》有左氏、公羊、谷梁三家。

⒍  三户人家。

宋·陆游〈野意〉诗:「隄长逾十里,村小只三家。」

引证解释

⒈  极言人户之少。

《韩非子·难势》:“无庆赏之劝,刑罚之威,释势委法, 尧 舜 户説而人辩之,不能治三家。”
宋 陆游 《野意》诗:“隄长逾十里,村小只三家。”

⒉  指 春秋 鲁 大夫 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

《论语·八佾》:“三家者以《雍》彻。”
朱熹 集注:“三家, 鲁 大夫 孟孙、叔孙、季孙 之家也。”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乡兴贤能论》:“天欲 鲁 以 孔子 代三家。”

⒊  指 春秋 晋 之三卿 韩、赵、魏。

《鹖冠子·武灵王》:“三家用此而 智氏 亡, 韩 用此而东分。”
《史记·天官书》:“三家分 晋,并为战国。”

⒋  指 汉 代传《诗》的 齐、鲁、韩 三派。

《汉书·艺文志》:“汉 兴, 鲁 申公 为《诗》训詁,而 齐 辕固、燕 韩生 皆为之传……三家皆列於学官。”

⒌  指 汉 代传《尚书》的 欧阳、大夏侯、小夏侯 三派。

《后汉书·刘陶传》:“陶 明《尚书》《春秋》,为之训詁,推三家《尚书》。”
李贤 注:“三家谓 夏侯建、夏侯胜、欧阳和伯 也。”

⒍  指解说《春秋》的 左氏、公羊、穀梁 三派。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绪言:“於《春秋》,则採三家之精华,斥 安国 之迂谬。”

⒎  指古代天文学中的盖天、宣夜和浑天三种学派。

《晋书·天文志上》:“古言天者有三家,一曰盖天,二曰宣夜,三曰浑天。”

⒏  指三皇。

《后汉书·马融传》:“軼越三家,驰骋五帝。”
李贤 注:“三家,三皇也。”

⒐  指 夏、商、周。参见“三代”。

汉 王充 《论衡·正说》:“案《礼》, 夏、殷、周 三家,相损益之制,较著不同。”
汉 王符 《潜夫论·断讼》:“五代不同礼,三家不同教,非其苟相反也,盖世推移而俗化异也。”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三家

  • 三家村隶属于联合乡三界村民委员会,属于 山区。距离村委会0.2 公里,距离乡30公里。国土面积2.37平方公里,海拔2550米,年平均气温8 ℃,年降水量1011.6毫米,适宜种植马铃薯、荞子、玉米、青稞等农作物。有耕地218.5亩,其中人均耕地2.54亩;有林地1850亩。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24户,有乡村人口86人,其中农业人口86人,劳动力44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40人。2007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2.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15元。该村属于 (贫困村或绝对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