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

词典解释: sān qīng ①道教用语。指神仙所居的玉清、上清、太清三个最高仙境。也指居于仙境的三位尊神,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 ②酒名:既醇,五齐惟?fda8?。国语辞典注音 ㄙㄢ ㄑㄧㄥ  拼音 sān qīng1. 道教指仙人所居的玉清、太清、上清仙境。後因稱道教宮觀為。▶ 唐.劉禹錫〈遊桃源一百韻〉:「如嚴居,不使恣搜索。」或稱為「三天」。2. 道教的元始天尊、太上道君、太上老君三神。▶ 《紅樓夢.第一四回》:「那道士們正伏章 申表,朝,叩玉帝。」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231页 第1卷 231

词典名字:

三清

词典发音:

sān qīng

国语辞典
  • 道教所指玉清、上清、太清三清境。
  • 道教对玉清境洞真教主元始天尊,上清境洞玄教主灵宝天尊,太清境洞神教主道德天尊的合称。
  • 酒名。即清酒。
  • 殿名,在长安·大明宫内。
  • 一种以松实、梅花、佛手和雪水烹沏之茶。
  • 三位清廉的人。
  • 基本解释

    三清[ sān qīng ]

    ⒈  道教指仙人所居的玉清、太清、上清三清仙境。后因称道教宫观为三清。

    唐·刘禹锡〈游桃源一百韵〉:「如严三清居,不使恣搜索。」

    ⒉  道教的元始天尊、太上道君太上老君三神。

    《红楼梦·第一四回》:「那道士们正伏章申表,朝三清,叩玉帝。」

    法语Trois Purs

    引证解释

    ⒈  道教所指玉清、上清、太清三清境。

    南朝 梁 沉约 《桐柏山金庭馆碑》:“此盖栖灵五岳,未驾夫三清者也。”
    唐 吕岩 《七言》诗之四八:“津能充渴气充粮,家住三清 玉帝 乡。”

    ⒉  道教对玉清境洞真教主 元始天尊,上清境洞玄教主 灵宝天尊,太清境洞神教主 道德天尊 的合称。

    《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知观与同两个道童火攻道人,张挂三清,众家铺设齐备,动起法器。”

    ⒊  唐 殿名,在 长安 大明宫 内。

    李白 《金陵与诸贤送权十一序》:“我君六叶继圣,熙乎玄风; 三清 垂拱,穆然紫极。”
    王琦 注:“《玉海》:唐 大明宫 内有 三清殿。”
    唐 人亦借指朝廷。 《旧唐书·郑畋传》:“陛下过垂採听,超授恩荣,擢於百里之中,致在 三清 之上。”

    ⒋  酒名。即清酒。参见“三酒”。

    晋 潘岳 《桔赋》:“三清既设,百味星烂。”
    唐 骆宾王 《初秋登王司马楼宴得同字》诗:“缔赏三清满,承欢六义通。”

    ⒌  一种以松实、梅花、佛手和雪水烹沏之茶。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玉泉雪水》:“遇佳雪,必收取。以松实、梅英、佛手烹茶,谓之三清。”

    ⒍  三位清廉的人。 明 陈道亨,新建 人, 万历 十四年进士,官 南京 吏部郎中。同里 邓以讚,衷贞吉 亦官 南京,为官皆清廉,人号“江 右三清”。见《明史·陈道亨传》。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三清

  • 三清,道教的三位至高神。总称为“虚无自然大罗三清三境三宝天尊”,指道教所尊的玉清、上清、太清三清胜境,也指居于三清胜境的三位尊神,即:
  • 玉清圣境无上开化首登盘古元始天尊、上清真境玉晨道君灵宝天尊、万教混元教主玄元皇帝太上老君。
  • 《崆峒问答》曰“玉清、上清、太清。乃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义,三清代表大道生成规律。一气化为三,三合为一,用则分三,本则常一。道化为三清,三清合体为道。
  • 1、大道为造化之根。无极大道化生太极阴阳五行之炁,大道一生二生三化生万物,故尊称大道为:三清道祖。大道为万物之祖宗。
  • 2、大道为教化之本。万物化生之后沉沦起伏,三清道祖立三洞经教予以教化救渡,故尊称大道为:三清三宝天尊。大道为万物之教主。
  • 3、大道为万物之主。万物化生之后,大道化为三界十方万物之真宰,维持时空秩序和乾坤纲纪,故尊称大道为:上帝。大道为万物之主宰。
  • 三清道祖(创世)、三清教主(教化)、玉皇上帝(统管),神权、教权分离,妙一统元。
  • 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