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

词典解释

《论语·为政》:“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 刑昺 疏:“按今《毛诗序》凡三百一十一篇,内六篇亡,今其存者有三百五篇,今但言三百篇,故曰篇之大数。”后以“三百”指代《诗经》。

词典名字:

三百

词典发音:

sān bǎi

国语辞典
《论语.为政》:"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刑昺疏:"按今《毛诗序》凡三百一十一篇,内六篇亡,今其存者有三百五篇,今但言三百篇,故曰篇之大数。"后以"三百"指代《诗经》。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参见三百篇”。参见“三百篇”。

《论语·为政》:“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刑昺 疏:“按今《毛诗序》凡三百一十一篇,内六篇亡,今其存者有三百五篇,今但言三百篇,故曰篇之大数。”
后以“三百”指代《诗经》。 南朝刘勰文心雕龙·明诗》:“三百之蔽,义归无邪。”
姚鼐 《<敦拙堂诗集>序》:“文士得三百之义者,莫如 杜子美。”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三百

  • 《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收录了305首诗歌,又称“诗三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