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

词典解释


郡、国名。西汉甘露二年(公元前52年)改大河郡为东平国。治无盐(今山东东平东)。辖境相当今山东济宁市及汶上、东平等县地。南朝宋改为郡,北齐废。隋大业及唐天宝、至德时又曾改郓州为东平郡。西汉在此置铁官。
府、路、州名。北宋宣和元年(1119年)改郓州为东平府。治须城(今东平)。辖境相当今山东汶上、平阴、东平、梁山、肥城、阳谷、东阿等市县地。元改为路,明洪武时降为州。清不辖县。1913年改为县。
县名。在山东省泰安市西南部、京杭运河东岸、大汶河下游。县人民政府驻东平镇。秦置须昌县,汉属东平国,五代后唐改须城县。明入东平州,1913年改东平县。以古东平国得名。农产有小麦、大豆、玉米、高粱、谷子、甘薯、棉花、花生等。西境东平湖,水产丰富。工业有机械、化肥、纺织、建材、造纸等。名胜古迹有棘梁山、腊山、王陵山汉墓群、白佛山石窟造像。

词典名字:

东平

词典发音:

dōng píng

国语辞典
1.地名。在今山东省。 2.指汉刘苍。因其封东平王,故称。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地名。在今 山东省。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论文》:“今之文人, 鲁国 孔融 文举 …… 东平 刘楨 公干。”
《文选·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刘桢>》:“贫居晏里閈,少小长 东平。”
李善 注:“《汉书》:泰山郡 有 东平县。”

⒉  指 汉 刘苍。因其封 东平王,故称。参见“东平献颂”。

南朝 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行状》:“昔 沛献 访对於 云臺,东平 齐声於 杨 史。”
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时序》:“东平 擅其懿文, 沛王 振其《通论》。”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