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

词典解释: zhòng shǔ (zhòng-) : 在烈日下或高温高湿环境中,由于体热发散困难,体温调节能力不能适应而出现的症状。常表现为头痛、心悸、恶心、呕吐、皮肤干燥灼红、体温上升,严重时出现肌肉痉挛、谵妄、意识不清,甚至死亡。国语辞典注音 ㄓㄨㄥˋ ㄕㄨˇ  拼音 zhòng shǔ曝露於太陽底下所引起的病症,出現痙攣、昏睡、體溫升高等症狀。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609页 第1卷 609扫描版:「」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690页

词典名字:

中暑

词典发音:

zhòng shǔ

国语辞典

中暑 zhòngshǔ

[heatstroke] 俗称发痧,古称中暍。以出汗停止因而身体排热不足、体温极高、脉搏迅速、皮肤干热、肌肉松软、虚脱及昏迷为特征的一种病症,由于暴露于高温环境过久而引起身体体温调节机制的障碍所致

基本解释

中暑[ zhòng shǔ ]

⒈  曝露于太阳底下所引起的病症,出现痉挛、昏睡、体温升高等症状。

英语sunstroke, heatstroke

德语Sonnenstich (S)​

法语hyperthermie, insolation

引证解释

⒈  病名。古称中暍,俗称发痧。由于在高温环境下停留过久所引起。症状是眩晕、心悸、恶心等。

后汉书·伏湛传》:“﹝ ﹞因讌见中暑,病卒。”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尝因中暑眩瞀,觉至旷野中,凉风颯然,意甚爽适。”
邹韬奋 《经历》五四:“屋子的前面是朝西,阳光逼着要使你中暑。”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中暑 科普中国

  • 中暑是在暑热季节、高温和(或)高湿环境下,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丢失过多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和(或)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根据临床表现,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其中重症中暑又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热射病是最严重的中暑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