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狐

词典解释: líng hú 1.古地名。春秋晋地,故城在今山西临猗西。 2.复姓。春秋晋魏颗封于,别为氏。《国语.晋语七》称颗子颉为文子。后世因以为姓,如《三国志.魏志》有愚。国语辞典注音 ㄌㄧㄥˋ ㄏㄨˊ  拼音 lìng hú1. 地名。春秋時晉地,故城在今山西省臨猗縣一帶。2. 複姓。春秋時晉之魏顆封於,後世因以為姓。如楚、綯。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1121页 第1卷 1121扫描版:「」在《现代汉语词典》第823页

词典名字:

令狐

词典发音:

líng hú

国语辞典

令狐 Línghú

(1) [Linghu]∶古地名,在今山西临猗县一带

(2) 复姓

基本解释

令狐[ lìng hú ]

⒈  地名。春秋时晋地,故城在今山西省临猗县一带。

⒉  复姓。春秋时晋之魏颗封于令狐,后世因以为姓。如令狐楚、令狐绹。

英语old place name (in modern Linyi county 臨猗縣|临猗县, Shanxi)​, two-character surname Linghu

德语Linghu (Eig, Fam)​

引证解释

⒈  古地名。 春秋 晋 地,故城在今 山西 临猗 西。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重耳 ﹞济河,围 令狐,入 桑泉,取 臼衰。”
《左传·文公七年》:“戊子,败 秦 师于 令狐,至于 刳首。”

⒉  复姓。 春秋 晋 魏颗 封于 令狐,别为 令狐氏。《国语·晋语七》称 颗 子 颉 为 令狐文子。后世以为姓,如《三国志·魏志》有 令狐愚。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