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龙肝

词典解释

中药名。亦称“灶心土”。久经柴草熏烧的灶底中心的焦土。呈不规则团块状,表面黑红褐色或黑褐色,断面呈粉状,土黄色,有小孔。主要含硅酸及氧化铝、氧化铁等成分。性微温、味辛,功能温中和胃、止血,主治吐血、便血、胃寒呕吐、妊娠恶阻等。

词典名字:

伏龙肝

词典发音:

fú lóng gān

国语辞典
  • 中药名。即灶心土。土灶底部中心黄褐色的焦土。
  •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中药名。即灶心土。土灶底部中心黄褐色的焦土。

    李时珍本草纲目·土·伏龙肝》﹝释名﹞引 南朝 梁 陶弘景 曰::“此灶中对釜月下黄土也,以灶有神,故号为伏龙肝。”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伏龙肝

  • 伏龙肝,中药名。为经多年用柴草熏烧而结成的灶心土。具有温中止血,止呕,止泻之功效。用于虚寒失血,呕吐,泄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