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师

词典解释

市名。在河南省洛阳市东部,伊、洛两河及陇海铁路横贯。古称西亳,为汤都。春秋为滑国地。秦置缑氏县。汉置偃师县。《名胜志》:“周武王伐纣回,偃息师戎于此,故名。”1955年洛阳县部分地区并入。1993年改设偃师市。人口78.4万(城镇6.8万,1996年)。工业有水泥、化肥、电力、机械等。农产以小麦、棉花、谷子、玉米、甘薯为主。古迹有古亳邑、商城遗址、滑国故城、二里头文化遗址、杜预墓、玄奘故居等。

词典名字:

偃师

词典发音:

yǎn shī

国语辞典
  • 传说周穆王时的巧匠,所制木偶,能歌善舞,恍如活人。
  • 称弄木偶的艺人为偃师。
  •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传说 周穆王 时的巧匠,所制木偶,能歌善舞恍如活人。 穆王 与姬妾一同观赏,木偶对侍妾眉目传情, 穆王 大怒,欲杀 偃师,经剖示木偶方罢。参阅《列子·汤问》。

    李商隐 《宫妓》诗:“不须看尽鱼龙戏,终遣君王怒 偃师。”

    ⒉  称弄木偶的艺人为偃师。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偃师 (河南省洛阳市下辖县级市)

  • 偃师,洛阳市下辖县级市,位于河南省中西部地区,南屏嵩岳,北临黄河,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2°26′15″~113°00′00″和北纬34°27′30″~34°50′00″之间。
  • 偃师市现辖4个街道、9镇、214个行政村(585个自然村)、12个居委会、2240个村民组,总人口61万(2013年),总面积668.58平方公里,是中原经济区郑洛城市工业走廊上的重要节点城市,河南省首批10个小康达标县(市),也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河南省26个城镇化发展重点县(市)、35个扩权县(市)和第二批对外开放重点县(市)之一,综合经济实力居全省前列。
  • 偃师因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东征伐纣在此筑城“息偃戎师”而得名,先后有夏、商、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等七个朝代在此建都。境内有二里头夏都斟鄩遗址、尸乡沟商城遗址、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和唐代帝陵唐恭陵。偃师还是客家先民首次南迁出发地和丝绸之路东方起点之一。
  • 2018年11月,入选中国县级市全面小康指数前10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