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格

词典解释

又作僧厄。清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巴图尔珲台吉第五子。清顺治十年(1653年)由其父指定为继承人。在掌权的十七年间,致力于加强与清王朝的联系,维护祖国统一,击败分裂势力,抵御沙俄入侵。沙俄阴谋逼其臣服,未能得逞;后又强行征税,他提出抗议,出兵攻打俄军哨所。后为其异母兄车臣台吉等杀害。

词典名字:

僧格

词典发音:

sēng gé

国语辞典
  • 指僧人风格、格调。
  • 僧阁,僧楼。格,通“ ”。
  •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指僧人风格、格调。

    唐 薛能 《赠源寂禅师》诗:“门禪从 北祖,僧格似 南朝。”

    ⒉  僧阁僧楼。格,通“阁”。

    前蜀 贯休 《题灵溪畅公墅》诗:“境清僧格冷,新斩古林开。”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僧格 (17世纪准噶尔部首领)

  • 又作僧厄,17世纪准噶尔部首领。因不满俄国强行对准噶尔部征税出兵攻打俄军哨所。1670年被族人杀害。
  • 僧格 (词语释义)

  • 僧格,汉语词汇,拼音sēnɡ ɡé,意思是指僧人风格﹑格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