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服

词典解释: gōng fú 1.旧时官吏的制服。国语辞典注音 ㄍㄨㄥ ㄈㄨˊ  拼音 gōng fú官吏的禮服。▶ 《儒林外史.第三七回》:「喫過了茶,換了,四位迎到省牲所去省了牲。」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1809页 第2卷 65

词典名字:

公服

词典发音:

gōng fú

国语辞典
1.旧时官吏的制服。
基本解释

公服[ gōng fú ]

⒈  官吏的礼服。

儒林外史·第三七回》:「吃过了茶,换了公服,四位迎到省牲所去省了牲。」

引证解释

⒈  旧时官吏的制服。

左传·闵公二年》“公衣之偏衣,佩之金玦” 晋 杜预 注:“偏衣,左右异色,其半似公服。”
《北史·魏纪三》:“﹝ 太和 十年﹞夏四月辛酉朔,始制五等公服。”
资治通鉴·齐武帝永明四年》载此事, 胡三省 注云:“公服,朝廷之服;五等,朱,紫,緋,緑,青。”
《水浒传》第九十回:“宋江、卢俊义 俱各公服,都在待漏院伺候早朝随班行礼。”
许地山 《女儿心》一:“﹝两夫妇﹞表告了 满洲 诸帝之灵,才退入内堂,把公服换下来。”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公服

  • 公服是从北魏北齐至明朝的品官在公事、常朝、谒见、婚礼时所穿的一种汉服,服色有紫、朱、绿、青四等,相当于现在公务人员所穿的制服。由于省略了朝服许多繁琐的挂佩,所以公服又有“从省服”之称。如公服即比朝服少蔽膝、剑、绶诸物。明代由右衽圆领袍、纱帽幞头、束带组成,公服制度被日本、朝鲜等汉文化圈国家普遍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