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笋

词典解释: dōng sǔn冬季挖的毛竹的笋。生长在向阳而温暖的地方,肉浅黄色,质嫩可食。国语辞典注音 ㄉㄨㄥ ㄙㄨㄣˇ  拼音 dōng sǔn毛竹的筍,冬日時由土中掘出,生長在向陽而溫暖的地方,肉淺黃色,質脆味美。

词典名字:

冬笋

词典发音:

dōng sǔn

国语辞典

冬笋 dōngsǔn

[winter bamboo shoots] 冬季挖的竹笋,质嫩味美

基本解释

冬笋[ dōng sǔn ]

⒈  毛竹的笋,冬日时由土中掘出,生长在向阳而温暖的地方,肉浅黄色,质脆味美。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冬笋”。冬季长出未露地面的毛竹的笋。见“冬笋”。

东观汉记·马援传》:“援 好事,至 荔浦,见冬笋,名曰苞笋……其味美於春夏笋。”
杜甫 《发秦州》诗:“密竹復冬笋,清池可方舟。”
李时珍本草纲目·菜二·竹笋》:“江 南 湖南 人,冬月掘大竹根下未出土者为冬笋。”
清 赵翼 《观家人醃菜》诗:“抝嫩先冬笋,尝新竝晚菘。”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冬笋

  • 冬笋是立秋前后由毛竹(楠竹)的地下茎(竹鞭)侧芽发育而成的笋芽,因尚未出土,笋质幼嫩,是一道人们十分喜欢吃的菜肴。主要产区为贵州赤水、四川宜宾、福建、江西、浙江、湖南、广西等地,其中贵州赤水冬笋因土质和环境原因,草酸含量低可以直接炒,有不过水不麻口的特点.
  • 虽然采挖冬笋影响竹子繁殖,但合理采挖不仅可以保证竹子正常生长,也可以增加经济收入,满足消费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