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川

词典解释: bīng chuān 极地或高山地区沿地面运动的巨大冰体。现代覆盖的总面积约1630万平方千米,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11%。可分为大陆和山岳。国语辞典注音 ㄅㄧㄥ ㄔㄨㄢ  拼音 bīng chuān在高山或兩極地區,積雪由於本身的壓力而變成冰塊,又因重力作用而沿著地面傾斜方向移動,這種移動的大冰塊便形成。亦稱為「冰河」。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2134页 第2卷 390扫描版:「」在《现代汉语词典》第91页

词典名字:

冰川

词典发音:

bīng chuān

国语辞典

冰川 bīngchuān

[glacier] 在高山和两极地区,沿斜坡滑移的大冰块称为冰川

基本解释

冰川[ bīng chuān ]

⒈  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本身的压力而变成冰块,又因重力作用而沿著地面倾斜方向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便形成冰川。

英语glacier

德语Gletscher (S, Geol)​

法语glacier

引证解释

⒈  在高山或两极地区沿地面倾斜方向移动的巨大冰块,叫做冰川,亦称“冰河”。

华山 《山中海路》:“他们站在悬崖边上,看雪水在冰川的舌头底下奔流着,向挂着冰溜的巨岩石壁涧冲去,倾泻深谷底下的河里。可以看得出冰川在脚边慢慢移动。”
郭小川 《大风雪歌》:“寒流呀,象冲破了闸;冰川呀,象炸开了花;空气哟,冷得发辣。”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冰川 (自然地理)

  • 极地或高山地区地表上多年存在并具有沿地面运动状态的天然冰体。冰川多年积雪,经过压实、重新结晶、再冻结等成冰作用而形成的。它具有一定的形态和层次,并有可塑性,在重力和压力下,产生塑性流动和块状滑动,是地表重要的淡水资源。国际冰川编目规定:凡是面积超过0.1平方千米的多年性雪堆和冰体都应编入冰川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