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

词典解释

州、卫、府名。西汉武帝置凉州,为*十三刺史部之一。东汉时治陇县(今甘肃张家川)。辖境约当今甘肃、宁夏,青海湟水流域,陕西定边、吴旗、凤县、略阳和内蒙古额济纳旗一带。三国魏移治姑臧(今甘肃武威市)。魏、晋以后辖境缩小,只限于今甘肃黄河以西大部。十六国时前凉、后凉、北凉皆在此建国。唐时辖境仅及今甘肃永昌以东、天祝以西一带。公元8世纪后期至9世纪中叶曾属吐蕃。五代及西夏时又置西凉府,元降为西凉州,明洪武初改为凉州卫。清雍正二年(1724年)改为府。治武威(今市)。辖境相当今甘肃武威、金昌、永昌、民勤、天祝、古浪、永登等市县地。1913年废。

词典名字:

凉州

词典发音:

liáng zhōu

国语辞典
1.乐府《近代曲》名,属宫调曲。原是凉州一带的地方歌曲,唐开元中由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 2.唐代软舞曲名。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乐府《近代曲》名,属宫调曲。原是 凉州 一带的地方歌曲, 唐 开元 中由 西凉府 都督 郭知运 进。

王昌龄 《殿前曲》之二:“胡部笙歌西殿头,梨园弟子和《凉州》。”
唐 杜牧 《河湟》诗:“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閒人。”
新唐书·礼乐志十二》:“而 天宝 乐曲,皆以边地名,若《凉州》、《伊州》、《甘州》之类。”

⒉  唐 代软舞曲名。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中:“志和 遂於怀中出一桐木合子方数寸,中有物,名蝇虎子,数不啻一二百焉。其形皆赤,云以丹砂啗之故也。乃分为五队,令舞《凉州》。”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舞工》:“软舞曲有《凉州》、《緑腰》、《苏合香》、《屈柘》、《团圆旋》、《甘州》等。”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凉州 (古中国雍州、六朝古都、唐朝三大经济中心)

  • 凉州(Liangzhou),古称雍州、姑臧、休屠,今武威市,又称雍凉之都、天下要冲、梦幻之城,简称雍凉、凉,先设雍州、后改凉州,前凉、后凉、南凉、北凉、大凉在此建都,雍凉文化的发源地,曾经中国第三大城市,一度是西北的军政、经济、文化中心。东晋时期,北有姑臧,南有建康,姑臧是华夏两大中心之一。隋唐时期,凉州是唐朝三大经济中心之一。
  • 凉州地势平坦辽阔,河西最大堆积平原,西汉扬雄凉州箴中说每在季王,常失厥绪。上帝不宁,命汉作凉。凉州自古以来就是“人烟扑地桑柘稠” 的富饶之地,“ 车马相交错,歌吹日纵横”的西北商埠重镇,古时素有“通一线于广漠,控五郡之咽喉”之重地之称,丝绸之路节点之一。
  • 凉州地处汉羌边界,民风剽悍,悍不畏死。自古凉州精骑便横行天下,史称“凉州大马,横行天下”。曾是“凉州刺史部”、“雍州牧”、“雍州刺史”、“凉州牧”、“凉州刺史”、“河西节度使”、“凉州总管府”、“凉州都督府”、“西凉府”、“凉州提督”、“永昌路”、“凉州总兵”、“凉州镇守使”、“凉州府”、“甘肃巡抚”、“甘凉道”、“甘肃总兵”的政府驻地。
  • 凉州有“五凉古都”、“河西都会”、“西夏陪都”、“马踏飞燕故里”、“中国旅游标志之都”、“中国对外开放城市”、“历史文化名城”、“优秀旅游城市”、“中国葡萄酒城” 、“凉都”、“雍都”、“凉州词的故乡”、“西藏纳入中国版图的历史见证地”、“世界白牦牛唯一产地”和“中国人参果之乡”之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