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

词典解释

亦称“致冷”。人工制造低温(低于环境温度)技术的通称。常对利用液态工质(如氨、*氟利昂等)产生-100℃以上冷效应的称为制冷,对利用气态工质(如空气、氧、氮、氢、氦等)膨胀后获得-100℃以下冷效应的称为“低温技术”。常用的方法有压缩式和吸收式,其共同的原理是利用液体蒸发时吸取四周热量的作用以造成低温。低温技术还可通过氦稀释、绝热退磁等方法获得0.3开以下的超低温。制冷是物品冷藏、空气分离、气体液化和冷冻医疗等技术的基础,可为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创造必需的低温条件,还能改善人们的生活和劳动条件。

词典名字:

制冷

词典发音:

zhì lěng

国语辞典

制冷 zhìlěng

[refrigeration] 人为控制,获得冷却低温效果

制冷机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用人工方法取得低温。人工制造低温(低于环境温度)的技术。使用较广的制冷方法有压缩式和吸收式两种。

胡茵 《制冷机的工作原理》:“制冷机主要是利用低沸点液体蒸发时吸收热量的原理达到制冷效果。”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制冷

  • 即致冷,又称冷冻,将物体温度降低到或维持在自然环境温度以下。实现制冷的途径有两种,一是天然冷却,一是人工制冷。天然冷却利用天然冰或深井水冷却物体,但其制冷量(即从被冷却物体取走的热量)和可能达到的制冷温度往往不能满足生产需要。天然冷却是一传热过程。人工制冷是利用制冷设备加入能量,使热量从低温物体向高温物体转移的一种属于热力学过程的单元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