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骨铭心
词典解释:
铭刻在心灵深处。形容记忆深刻,永远不忘。
1.【解释】:铭刻在心灵深处。形容记忆深刻,永远不忘。
2.【出自】:唐·李白《上安州李长史书》:“深荷王公之德,铭刻心骨。”
3.【示例】:万望太尉慈悯,救拔深陷之人,得瞻天日,~,誓图死保。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八十回
4.【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老师的谆谆教诲,我将~,永志不忘。
刻骨铭心心上心下下不为例例直禁简简丝数米米已成炊炊沙作糜糜烂不堪堪以告慰慰情胜无无一不备备位充数数一数二二三其德德厚流光光前启后后不僭先先人后己己溺己饥饥不择食食不下咽咽苦吐甘甘之如饴饴含抱孙孙庞斗智智勇兼全全军覆没没世不忘忘乎其形形具神生生不逢时时不再来来之不易易于反手手下留情情不可却却之不恭恭而有礼礼为情貌貌似强大大中至正正中下怀怀丸操弹弹丝品竹竹报平安安不忘危危于累卵卵与石斗斗丽争妍妍姿艳质质伛影曲曲不离口口不二价价值连城城下之盟盟山誓海海不扬波波光鳞鳞鳞次栉比比众不同同休共戚戚戚具尔尔汝之交交口同声声东击西西台痛哭哭丧着脸脸无人色色丝虀臼臼头深目目下十行行不从径径一周三三三两两两世为人人一己百百万雄兵兵不厌权权倾中外外刚内柔
国语辞典
◎ 刻骨铭心 kègǔ-míngxīn
[be engraved in the bones and imprinted on the heart;remember with gratitude constantly and forever] 指牢记心底
基本解释
刻骨铭心[ kè gǔ míng xīn ]
⒈ 形容感激在心,永难忘怀。元·刘时中〈端正好·众生灵遭磨障套·三煞〉:「万万人感恩知德,刻骨铭心,恨不得展草垂缰。」也作「铭心刻骨」、「铭肌镂骨」、「铭心镂骨」、「镂骨铭肌」、「镂骨铭心」、「镂心刻骨」、「刻骨镂心」。
引《幼学琼林·卷二·身体类》:「感佩不忘,曰刻骨铭心。」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刻骨鏤心”。喻永志不忘。多用于表达感激之情。
引语本 唐 李白 《上安州李长史书》:“深荷王公之德,铭刻心骨。”
元 刘致 《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万万人感恩知德,刻骨铭心。”
《水浒传》第八十回:“万望太尉慈悯,救拔深陷之人,得瞻天日,刻骨铭心,誓图死保。”
《西游记》第八七回:“那郡侯闻言,急忙行礼道:‘ 孙老爷 説那里话!今此一场,乃无量无边之恩德……虽刻骨鏤心,难报万一。’”
孙犁 《秀露集·戏的梦》:“这些年来,我见到和听到的,亲身体验到的,甚至刻骨镂心的,是另一种现实,另一种生活。”
成语解释
刻骨铭心
【解释】铭刻在心灵深处。形容记忆深刻,永远不忘。
【出处】唐·李白《上安州李长史书》:“深荷王公之德,铭刻心骨。”
【示例】万望太尉慈悯,救拔深陷之人,得瞻天日,~,誓图死保。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八十回
【近义词】刻饥刻骨、念念不忘、铭心刻骨
【反义词】浮光掠影、过眼烟云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 汉典
网络解释
刻骨铭心 (汉语词语)
刻骨铭心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kè gǔ míng xīn,解释是铭刻在心灵深处。形容记忆深刻,难以忘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