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方

词典解释: shí fāng 1.佛教谓东南西北及四维上下。国语辞典注音 ㄕˊ ㄈㄤ  拼音 shí fāng佛教用語。佛教以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下為。泛指各處、各界。▶ 南朝陳.徐陵〈梁貞陽侯重與王太尉書〉:「菩薩之化,行于;仁壽之功,沾于萬國。」▶ 《儒林外史.第二回》:「這庵是的香火,只得一個和尚住。集上人家凡有公事,就在這庵裡來同議。」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817页 第1卷 817扫描版:「」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174页

词典名字:

十方

词典发音:

shí fāng

国语辞典

十方 shífāng

[ten directions] 指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十个方位

基本解释

十方[ shí fāng ]

⒈  佛教用语。佛教以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为十方。泛指各处、各界

南朝陈·徐陵〈梁贞阳侯重与王太尉书〉:「菩萨之化,行于十方;仁寿之功,沾于万国。」
儒林外史·第二回》:「这庵是十方的香火,只得一个和尚住。集上人家凡有公事,就在这庵里来同议。」

引证解释

⒈  佛教谓东南西北及四维上下。

《宋书·夷蛮传·呵罗单国》:“身光明照,如水中月,如日初出,眉间白豪,普照十方。”
南朝 陈 徐陵 《为贞阳侯重与王太尉书》:“菩萨之化行於十方,仁寿之功霑於万国。”
唐 韩偓 《僧影》诗:“智灯已灭餘空烬,犹自光明照十方。”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十方 (佛教用语)

  • 十方是一个佛教用语,佛教原指十大方向,即上天、下地、东、西、南、北、生门、死位、过去、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