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
词典解释:
即“荆南
”。
市名。在福建省中部偏北、闽江上游。来福铁路在市西外洋与鹰厦铁路相接。辖延平区及建瓯、建阳、邵武、武夷山四市和松溪、政和、顺昌、浦城、光泽五县。东汉置南平县。1956年析南平县城区设市。1960年南平县并入。人口296万(市辖区47.9万,1996年)。森林等资源丰富,产笋干、香菇、松香、山苍子、药材等。有造纸、机械、冶金、化学、水泥、纺织、林产化工等工业。设有农林大学。名胜古迹有九峰山、茫荡山、延平双塔、游酢祠等。
国语辞典
1.里名。 2.五代时十国之一。也叫荆南。唐朝末年,高季兴为荆南留守,后唐封为南平王。占有今湖北荆州一带地方。至高继冲,归降宋朝。公元907-963年。《新五代史》有《南平世家》。
引证解释
⒈ 里名。
引《文选·潘岳<西征赋>》:“建阳、昌阴、北焕、南平。”
李善 注:“皆里名也。”
梁章鉅 《文选旁证》卷十二引《三辅黄图》:“长安 閭里一百六十,室居櫛比,门巷脩直,有 宣明、建阳、昌阴、尚冠、脩成、黄棘、北焕、南平 等里。”
⒉ 五代 时十国之一。也叫 荆南。唐 朝末年, 高季兴 为 荆南 留守, 后唐 封为 南平王。占有今 湖北 荆州 一带地方。至 高继冲,归降 宋朝。公元907-963年。 《新五代史》有《南平世家》。
网络解释
南平 (五代十国时期割据政权)
南平(924年-963年),又称荆南、北楚,高季兴所建,为五代十国时期的十国之一。南平都城为荆州,辖荆、归(今湖北秭归)、峡(今湖北宜昌)三州。后梁开平元年(907年),高季兴任荆南节度使。当时,南平所辖的10州为邻道侵夺,只有江陵一城。高季兴到任后,招集流亡,民渐复业,又收用一些文武官作辅佐,暗中准备割据。后唐同光二年(924年)受后唐封为南平王,建都荆州(今湖北江陵),史称南平或荆南。后唐灭前蜀以后,高季兴得到了归、峡二州。他本欲夺取夔、忠、万等州,终不敌后唐而作罢。南平虽地狭兵弱,但却是南北的交通要冲。其时南汉、闽、楚皆向后梁称臣,而每年贡奉均假道于南平;因此高季兴便邀留使者,劫其财物。至南汉、闽、楚各称帝后,高氏对南北称帝诸国,上表称臣,以获取赏赐和维持商贸往来,由是被诸国视为“高赖子”。据有今湖北江陵、公安一带,建都江陵(今湖北荆州)。其子高从诲继立,后经高保融、高保勖,直到第五主高继冲,于宋太祖乾德元年(963年)纳地归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