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朔

词典解释: gào shuò 1.周制,天子于每年季冬把第二年的历书颁发给诸侯﹐叫""。 2.指诸侯于每月朔日(阴历初一)行告庙听政之礼。 3.泛指于朔日祭祀鬼神。 4.见"饩羊"。国语辞典注音 ㄍㄨˋ ㄕㄨㄛˋ  拼音 gù shuò朔,每月初一日。是古代一種祭祀儀式。天子在歲末時,將來年每月的曆書頒給諸侯,諸侯拜受,藏於袓廟,每月朔日,以活羊祭告於廟,然後聽政。▶ 《周禮.春官.大史》:「頒于邦國。」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3619页 第3卷 213

词典名字:

告朔

词典发音:

gù shuò

国语辞典
1.周制,天子于每年季冬把第二年的历书颁发给诸侯﹐叫"告朔"。 2.指诸侯于每月朔日(阴历初一)行告庙听政之礼。 3.泛指于朔日祭祀鬼神。 4.见"告朔饩羊"。
基本解释

告朔[ gù shuò ]

⒈  朔,每月初一日。告朔是古代一种祭祀仪式。天子在岁末时,将来年每月的历书颁给诸侯,诸侯拜受,藏于袓庙,每月朔日,以活羊祭告于庙,然后听政。

《周礼·春官·大史》:「颁告朔于邦国。」

引证解释

⒈  周 制,天子于每年季冬把第二年的历书颁发给诸侯,叫“告朔”。

《周礼·春官·大史》:“颁告朔于邦国。”
郑玄 注:“天子颁朔于诸侯,诸侯藏之祖庙,至朔朝于庙,告而受行之。 郑司农 云:‘……以十二月朔,布告天下诸侯。’”
《穀梁传·文公十六年》:“天子告朔于诸侯。”
大戴礼记·用兵》:“夏桀、商紂 羸暴於天下……不告朔於诸侯。”

⒉  指诸侯于每月朔日(阴历初一)行告庙听政之礼。

《左传·文公六年》:“闰月不告朔,非礼也。”
杜预 注:“经称‘告月’,传称‘告朔’,明‘告月’必以朔。”

⒊  泛指于朔日祭祀鬼神。

明 阎尔梅 《观虎丘厉坛者》诗:“初冬黑畤具衣裳,告朔喧闐傀儡塲。”

⒋  见“告朔餼羊”。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告朔

  • 古代天子每年冬季以明 年朔政分赐诸侯,诸侯于月初祭庙受朔政称为“告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