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子

词典解释: āi zǐ 1.古称居父母之丧者为。后则专指居母丧者。国语辞典注音 ㄞ ㄗˇ  拼音 āi zǐ母死居喪而父親尚在者的自稱。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3741页 第3卷 335

词典名字:

哀子

词典发音:

āi zi

国语辞典

哀子 āizǐ

[son bereaved of one's mother] 旧时称死了母亲的男子为哀子

基本解释

哀子[ āi zǐ ]

⒈  母死居丧而父亲尚在者的自称。

英语son orphaned of his mother

德语ich arme Waise (S)​

引证解释

⒈  古称居父母之丧者为哀子。后则专指居母丧者。参阅《通典·礼九九》。

仪礼·士丧礼》:“哀子某,为其父某甫筮宅。”
《礼记·杂记上》:“祭称孝子孝孙,丧称哀子哀孙。”
孔颖达 疏:“丧则痛慕未申,故称哀也。故《士虞礼》称哀子,而卒哭乃称孝子也。”
南朝 齐 谢朓 《齐敬皇后哀册文》:“哀子嗣皇帝,怀蜃卫而延首,想鷖輅而抚心。”
明 陈继儒 《群碎录》:“《丧礼》称哀子不称孤子,今人父丧称孤,母丧称哀。”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哀子

  • 旧时儿子死了父亲称孤子,死了母亲称哀子,父母都死了称孤哀子(多用于讣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