喹啉

词典解释

亦称“氮杂萘”。一种含苯环和吡啶环的杂环化合物。无色有特臭的油状液体。露于空气中颜色变深。沸点237.7℃。不溶于水。有弱碱性,与强酸成水溶性盐。用强氧化剂(高锰酸钾)氧化时,苯环破裂而成吡啶-2,3-二甲酸。可由苯胺合成或由煤焦油分离制得。生物碱类中的奎宁、合成药物中的伯氨喹啉、喹碘方等都是喹啉的重要衍生物。

词典名字:

喹啉

词典发音:

kuí lín

国语辞典

喹啉 kuílín

[quinoline] 一种刺激性的油状含氮碱C 9 H 7 N,通常从煤焦油蒸馏得到,或从苯胺合成,可被氧化成喹啉酸和烟酸,它是许多生物碱(如奎宁)、抗疟药物、抗阿米巴药和染料的母体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英quinoline]有机化合物无色液体。医药上做防腐剂,工业上可制染料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喹啉

  • 喹啉(汉语读音kui lin)为无色液体,是芳香类化合物。能与醇、醚及二硫化碳混溶,易溶于热水,难溶于高冷水。具吸湿性,能从空气中吸收水分,至含水22%,能随水蒸气挥发。喹啉用于制备烟酸类及羟基喹啉类药物、菁蓝色素和感光色素、橡胶促进剂以及农药8-羟基喹啉酮等产品。用作有机合成试剂、碱性缩合剂和溶剂。用作分析试剂、溶剂,也用于钒酸盐及砷酸盐的分离。制作强心剂,还可用做于酸、溶剂、防腐剂等;医药行业用于制作烟酸类及8-羟基喹啉药物;印染行业用于制取菁蓝色素和感光色素;橡胶行业用于制促进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