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端

词典解释: sì duān 1.指仁﹑义﹑礼﹑智四种道德观念的开端﹑萌芽。国语辞典注音 ㄙˋ ㄉㄨㄢ  拼音 sì duān惻隱、羞惡、辭讓、是非之心,為仁、義、禮、智之端。▶ 《孟子.公孫丑上》:「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也,猶其有四體也。」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4003页 第3卷 597

词典名字:

四端

词典发音:

sì duān

国语辞典
指仁﹑义﹑礼﹑智四种道德观念的开端﹑萌芽。
基本解释

四端[ sì duān ]

⒈  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为仁、义、礼、智之端。

《孟子·公孙丑上》:「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引证解释

⒈  指仁、义、礼、智四种道德观念的开端、萌芽。

孟子·公孙丑上》:“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隋书·文学传·潘徽》:“源开三本,体合四端。”
方苞 《读孟子》:“既揭五性,復开以四端,使知其实不越乎事亲从兄。”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四端

  • 四端,是儒家称应有的四种德行,即: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四端”说是孟子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他对先秦儒学理论的一个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