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衍

词典解释

中国剧作家、电影艺术家、社会活动家。原名沈乃熙,字端轩,号端先,浙江杭县(今属余杭)人。早年参加五四运动。毕业于日本明治专门学校电机科。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参加筹备左联,曾任左联常委。1933年任中共上海文委成员、电影组组长。抗战初期主办《救亡日报》《华商报》。1942年任中共南方局文化组副组长,后任《新华日报》代总编辑。建国后历任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部长、文化部副部长、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等。是中顾委委员、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届全国政协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长期致力于民族文化事业、统一战线工作和对外文化交流工作,对中国戏剧、电影事业等作出重要贡献。1994年国务院授予“国家有杰出贡献的电影艺术家”荣誉称号。著有话剧剧本《秋瑾传》《上海屋檐下》《心防》《法西斯细菌》,报告文学《包身工》,创作改编的电影剧本有《狂流》《春蚕》《上海二十四小时》《祝福》《林家铺子》《革命家庭》等。作品触及不同历史时期、各个社会阶层,风格简洁明快,语言清新自然。另有《夏衍杂文随笔集》《写电影剧本的几个问题》《懒寻旧梦录》等文集行世。

词典名字:

夏衍

词典发音:

xià yǎn

国语辞典
(1900-1995) 剧作家,散文家。原名沈乃熙,字端轩,浙江杭县(今余杭)人。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后去日本留学。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参加左联,并从事进步电影的开拓与领导工作。抗战期间主办《救亡日报》等。建国后曾任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部长、文化局局长、中国影协主席、文化部副部长。著有报告文学《包身工》,电影剧本《狂流》、《春蚕》、《风云儿女》,话剧剧本《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秋瑾传》等。有《夏衍选集》。1994年被国务院授予“国家有杰出贡献的电影艺术家”称号。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夏衍

  • 夏衍(1900年10月30日-1995年2月6日),原名沈乃熙,字端先,浙江杭州人,祖籍河南开封,生于浙江省余杭县彭埠镇严家弄,毕业于浙江省立甲重工业学校(浙江理工大学前身)。中国著名文学、 电影、 戏剧作家和社会活动家, 中国左翼电影运动的开拓者、 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
  • 早年参加五四运动,编辑进步刊物《浙江新潮》。从浙江省立甲重工业学校毕业后公费留学日本。入明治专门学校学电工技术。留学期间接触日本共产党,参加日本工人运动和左翼文化运动。1927年夏衍被日本驱逐回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夏衍同鲁迅筹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左联”成立后任执行委员,后发起组织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建国后历任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文化部副部长、中国文联副主席、中日友协会长、中顾委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常委。
  • 1994年,夏衍向中国现代文学馆捐赠第一批藏书2800册。10月被国务院授予“国家有杰出贡献的电影艺术家”称号。著作有:《心防》《法西斯细菌》。话剧剧本有:《秋瑾传》《上海屋檐下》。出版的选集有:《夏衍剧作选》《夏衍选集》。报告文学:《包身工》。创作改编的电影剧本有:《狂流》《春蚕》《祝福》《林家铺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