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缘

词典解释: wài yuán 1.佛教语。谓眼﹑耳﹑舌等感觉,缘起于色﹑声﹑味等外物。遂泛指使人与外界发生关系的各种因素。 2.犹外因。国语辞典注音 ㄨㄞˋ ㄩㄢˊ  拼音 wài yuán佛教用語:(1) 謂外在條件。▶ 南朝梁.真諦譯〈大乘起信論〉:「若雖有外緣之力,而內淨法未有熏習力者亦不能究竟厭生死苦樂求涅槃。」(2) 謂世俗的利益。▶ 唐.白居易〈朝歸書寄元八〉詩:「自此聊以適,外緣不能干。」

词典名字:

外缘

词典发音:

wài yuán

国语辞典

外缘 wàiyuán

[outskirt;outer fringe;outer edge] 远离中心的部分

基本解释

外缘[ wài yuán ]

⒈  佛教用语:(1)​ 谓外在条件。南朝梁·真谛译〈大乘起信论〉:「若虽有外缘之力,而内净法未有熏习力者亦不能究竟厌生死苦乐求涅槃。」(2)​ 谓世俗的利益。唐·白居易〈朝归书寄元八〉诗:「自此聊以适,外缘不能干。」

引证解释

⒈  佛教语。谓眼、耳、舌等感觉,缘起于色、声、味等外物。遂泛指使人与外界发生关系的各种因素。

《宋书·谢灵运传》:“幽栖穷巖,外缘两絶。”
白居易 《朝归书寄元八》诗:“自此聊以适,外缘不能干。”

⒉  犹外因

鲁迅 《坟·人之历史》:“二曰凡动物一生中,由外缘所得或失之性质,必依生殖作用,而授诸子孙。”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外缘

  • 外缘是一个佛教语。谓眼、耳、舌等感觉,缘起于色、声、味等外物。遂泛指使人与外界发生关系的各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