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宁

词典解释


路、府、卫名。蒙古至元七年(1270年)改北京路为大宁路。治大定(旋改大宁,今内蒙古宁城西)。辖境相当今内蒙古老哈河、奈曼旗以南,辽宁医巫闾山、大凌河以西,河北滦河以东及其长城线以北地。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改为府,后废;二十年置大宁卫,永乐元年(1403年)徙废。
都司名。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置。治所在大宁卫。辖境相当今河北长城以北、内蒙古西拉木伦河以南地区。次年改名北平行都司,永乐元年(1403年)复旧,移治保定府(治今保定市)。所领卫所或废、或移治长城以南。清初废。
县名。在山西省西部、黄河支流昕水下游、黄河东岸,邻接陕西省。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北周置县。农产有小麦、谷子、玉米、薯类等,以产“大宁棉”著名。工业有煤炭、水泥、机械、化纤等。名胜有二郎山、盘龙山等。
北齐武成帝年号,一作太宁(561—562)。

词典名字:

大宁

词典发音:

dà níng

国语辞典
1.天下安定。 2.无为而极安宁的境界。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天下安定。

汉书·扬雄传上》:“瞰 帝唐嵩高兮,眽隆 周 之大寧。”
汉 王延寿 《鲁灵光殿赋》:“敷皇极以创业,协神道而大寧。”
《宋书·乐志四》:“晋 世寧,四海平,普天安乐永大寧。”

⒉  无为而极安宁的境界。

庄子·列御寇》:“悲哉乎,汝为知在毫毛,而不知大寧。”
王先谦 集解:“大寧,无为泰定之宇。”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