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后
词典解释:
1. 唐高宗 永徽 六年废 王皇后 ,立 武宸妃 ( 则天 )为后。高宗 称 天皇 , 武后 称 天后 。见《旧唐书·则天皇后纪》。
2.道教神名。 唐 陆龟蒙 《入林屋洞》诗:“题之为 左神 ,理之以 天后 。”自注:“ 林屋洞 为 左神 幽虚之天,即 天后真君 之便闕。”
3.即天妃。海神名。 清 袁枚 《新齐谐·天后》:“ 林远峯 曰:‘ 天后 圣母,余二十八世祖姑母也。未字而化,灵显最著,海洋舟中,必虔奉之。遇风涛不测,呼之立应。’”参见“天妃”。
1.唐高宗 永徽 六年废 王皇后 ,立 武宸妃 ( 则天 )为后。
高宗 称 天皇 , 武后 称 天后 。见《旧唐书·则天皇后纪》。
2.道教神名。
唐 陆龟蒙 《入林屋洞》诗:“题之为 左神 ,理之以 天后 。”自注:“ 林屋洞 为 左神 幽虚之天,即 天后真君 之便闕。”
3.即天妃。海神名。
清 袁枚 《新齐谐·天后》:“ 林远峯 曰:‘ 天后 圣母,余二十八世祖姑母也。未字而化,灵显最著,海洋舟中,必虔奉之。遇风涛不测,呼之立应。’”参见“天妃”。
国语辞典
1.唐高宗永徽六年废王皇后﹐立武宸妃(则天)为后。高宗称天皇﹐武后称天后。见《旧唐书.则天皇后纪》。 2.道教神名。 3.即天妃。海神名。
基本解释
天后[ tiān hòu ]
⒈ 天子。
引《宋史·卷一三四·乐志九》:「诸侯执帛,天后当阳。」
⒉ 唐武后则天号称「天后」。
引《新唐书·卷七六·后妃传·则天武皇后传》:「上元元年,进号天后。」
⒊ 传说中的海神。参见「天上圣母」条。
英语Tin Hau, Empress of Heaven, another name for the goddess Matsu 媽祖|妈祖[Ma1 zu3], Tin Hau (Hong Kong area around the MTR station with same name)
德语Tianhou, Tin Hau (daoistische Göttin, „Himmelskönigin“, auch Mazu genannt) (Eig, Rel)
法语Tin Hau, princesse du Ciel
引证解释
⒈ 唐高宗 永徽 六年废 王皇后,立 武宸妃 ( 则天 )为后。 高宗 称 天皇,武后 称 天后。见《旧唐书·则天皇后纪》。
⒉ 道教神名。
引唐 陆龟蒙 《入林屋洞》诗:“题之为 左神,理之以 天后。”
自注:“林屋洞 为 左神 幽虚之天,即 天后真君 之便闕。”
⒊ 即天妃。海神名。参见“天妃”。
引清 袁枚 《新齐谐·天后》:“林远峯 曰:‘ 天后 圣母,余二十八世祖姑母也。未字而化,灵显最著,海洋舟中,必虔奉之。遇风涛不测,呼之立应。’”
网络解释
天后 (汉语词语)
天后是汉语词汇,拼音tiān hòu,意思是道教神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