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

词典解释: tiān fǔ 1.《周礼.春官.》:"﹐掌祖庙之守藏与其禁令。"原为周官名﹐掌祖庙之守藏﹐后因称朝廷藏物之府库为。 2.谓土地肥沃﹑物产富饶之域。 3.犹天廷。古人以为天上神仙亦设有朝廷。 4.指朝廷。国语辞典注音 ㄊㄧㄢ ㄈㄨˇ  拼音 tiān fǔ1. 所得非常多。▶ 《荀子.大略》:「學問不厭,好士不倦,是也。」2. 形勢險固,物產富饒的地方。▶ 《戰國策.秦策一》:「沃野千里,蓄積饒多,地勢形便,此所謂。」▶ 《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益州險塞,沃野千里,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3. 朝廷的府庫。▶ 《宋書.卷九.後廢帝本紀》:「虛散,垂三十年。」4. 天上的府第。指宮庭。▶ 清.呂碧城〈汨羅怨.翠拱屏嶂〉詞:「翠拱屏嶂,紅邐宮牆,猶見舊時。」5. 職官名。周代設置,掌管祖廟的寶藏。▶ 《周禮.春官.》:「,掌祖廟之守藏與其禁令。」6. 星名。即元宿的四星,在室女座。▶ 《漢書.卷二六.天文志》:「東宮蒼龍,房、心。……房為,曰天駟。」7. 經穴名。在腋下三寸,肘腕上五寸。屬手太陰肺經。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3165页 第2卷 1421

词典名字:

天府

词典发音:

tiān fǔ

国语辞典

天府 tiānfǔ

[land of abundance] 天然的府库,比喻物产富饶

天府之土。——《三国志·诸葛亮传》

基本解释

天府[ tiān fǔ ]

⒈  所得非常多。

《荀子·大略》:「学问不厌,好士不倦,是天府也。」

⒉  形势险固,物产富饶的地方。

《战国策·秦策一》:「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
《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⒊  朝廷的府库。

《宋书·卷九·后废帝本纪》:「天府虚散,垂三十年。」

⒋  天上的府第。指宫庭。

清·吕碧城〈汨罗怨·翠拱屏嶂〉词:「翠拱屏嶂,红逦宫墙,犹见旧时天府。」

⒌  职官名。周代设置,掌管祖庙的宝藏。

《周礼·春官·天府》:「天府,掌祖庙之守藏与其禁令。」

⒍  星名。即元宿的四星,在室女座。

《汉书·卷二六·天文志》:「东宫苍龙,房、心。……房为天府,曰天驷。」

⒎  经穴名。在腋下三寸,肘腕上五寸。属手太阴肺经。

英语Heavenly province (epithet of Sichuan, esp. area around Chengdu)​, land of plenty

法语Province céleste (épithète du Sichuan, esp zone autour de Chengdu.)​, terre d'abondance

引证解释

⒈  原为 周 官名,掌祖庙之守藏,后因称朝廷藏物之府库为天府。

《周礼·春官·天府》:“天府,掌祖庙之守藏与其禁令。”
《荀子·大略》:“不知而问 尧 舜,无有而求天府。”
南齐书·顾欣传》:“徵赋有增于往,天府尤贫于昔。”
《新唐书·牛僧孺传》:“荒财耗力且百万,终不得 范阳 尺帛斗粟入天府。”
《清史稿·食货志一》:“道 咸 以降……天府太仓之蓄,一旦荡然。”

⒉  谓土地肥沃、物产富饶之域。

《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因 秦 之故,资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谓天府者也。”
《晋书·袁乔传》:“蜀 土富实号称天府,昔 诸葛武侯 欲以抗衡中国。”
唐 陈子昂 《上蜀川军事》:“伏以国家富有 巴 蜀,是天府之藏。”
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説起 燕都 的形势,北倚雄关,南压区夏,真乃金城天府,万年不拔之基。”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中国地质略论>绪言》:“吾广漠美丽最可爱之 中国 兮!而实世界之天府,文明之鼻祖也。”

⒊  犹天廷。古人以为天上神仙亦设有朝廷。

唐 康骈 《剧谈录·崔道枢食井鱼》:“其后判词云:‘ 崔道枢 所害雨龙,事关天府,原之不可,按罪急追,所有官爵并皆削除,年寿亦减一半。’”
《封神演义》第六五回:“凤街丹詔离天府,玉勅金书降下来。”

⒋  指朝廷。

隶释·汉平都相蒋君碑》:“输力王室,以篤臣节。功列天府,令问不已。”
皎然 《岘山送裴秀才赴举》诗:“天府登名后,迴看 楚 水清。”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天府 (人体腧穴)

  • 天府,经穴名。出《灵枢·本输》。属手太阴肺经。位于臂内侧面,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下3寸处。主要用于胸肺、五官疾患等,如咳嗽,气喘,支气管炎以哮喘、目眩,远视、口鼻出血,多睡、恍惚善忘及瘿气;上臂外侧前廉痛。一般直刺0.5-1寸,可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