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

词典解释: tài hú 中国第三大淡水湖。在苏、浙两省间。面积2338平方千米。湖水主要经浏河、吴淞江、黄浦江等注入长江。重要淡水鱼产地。航运发达。多湖岛,以西洞庭山为最大。沿湖素称“鱼米之乡”。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国语辞典注音 ㄊㄞˋ ㄏㄨˊ  拼音 tài hú湖泊名。跨江蘇、浙江兩省,面積約二千四百平方公里,湖水東溢為黃浦、吳淞諸水,分注於長江。瀕湖土壤肥沃,是江、浙間的重要農作地帶。舊稱為「洞庭」、「震澤」。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3218页 第2卷 1474

词典名字:

太湖

词典发音:

tài hú

国语辞典

太湖 Tài Hú

[Taihu] 中国第三大淡水湖。位于江苏省南部,正常水位时2250平方公里。周围河流水网密布,为著名游览区

基本解释

太湖[ tài hú ]

⒈  湖泊名。跨江苏、浙江两省,面积约二千四百平方公里,湖水东溢为黄浦、吴淞诸水,分注于长江。濒湖土壤肥沃,是江、浙间的重要农作地带。旧称为「洞庭」、「震泽」。

英语Lake Tai near Wuxi City 無錫|无锡, bordering on Jiangsu and Zhejiang, one of China's largest fresh water lakes, currently heavily polluted

德语Tai-See (S)​

引证解释

⒈  湖名。古称 震泽具区 、又称 五湖笠泽。地跨 江苏、浙江 二省。它承受 大运河苕溪 来水,主要由 黄浦江 泄入 长江。洪水期湖面2213平方公里,旧时称三万六千顷,为我国第三大淡水湖。湖中岛屿有48个,以 洞庭东山、洞庭西山、马迹山、鼋头渚 为最著。烟波浩渺,景色多姿,自古称胜景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太湖 (江苏湖泊)

  • 太湖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南缘,古称震泽、具区,又名五湖、笠泽,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界北纬30°55'40"~31°32'58"和东经119°52'32"~120°36'10"之间,横跨江、浙两省,北临无锡,南濒湖州,西依宜兴,东近苏州。
  • 太湖湖泊面积2427.8平方公里,水域面积为2338.1平方公里,湖岸线全长393.2公里。其西和西南侧为丘陵山地,东侧以平原及水网为主。
  • 太湖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湿润,属季风气候。太湖河港纵横,河口众多,有主要进出河流50余条。
  • 太湖水系呈由西向东泄泻之势,平均年出湖径流量为75亿立方米,蓄水量为44亿立方米。太湖岛屿众多,有50多个,其中18个岛屿有人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