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牢

词典解释: tài láo 古代祭祀,牛、羊、豕三牲具备谓之“”:具以为膳。国语辞典注音 ㄊㄞˋ ㄌㄠˊ  拼音 tài láo1. 古代祭祀天地,以牛、羊、豬三牲具備為,以示尊崇之意。▶ 漢.王充《論衡.自紀》:「且禮有所不待,事有所不須。斷決知辜,不必皋陶;調和葵韭,不俟狄牙;閭巷之樂,不用韶武;里母之祀,不待。」▶ 《史記.卷八六.刺客傳.荊軻傳》:「太子日造門下,供具。」2. 牛的別名。▶ 《大戴禮記.曾子天圓》:「諸侯之祭,牛,曰。」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3210页 第2卷 1466

词典名字:

太牢

词典发音:

tài láo

国语辞典
古代祭祀,牛、羊、豕三牲具备谓之“太牢”:具太牢以为膳。
基本解释

太牢[ tài láo ]

⒈  古代祭祀天地,以牛、羊、猪三牲具备为太牢,以示尊崇之意。

汉·王充《论衡·自纪》:「且礼有所不待,事有所不须。断决知辜,不必皋陶;调和葵韭,不俟狄牙闾巷之乐,不用韶武;里母之祀,不待太牢。」
《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荆轲传》:「太子日造门下,供太牢具。」

⒉  牛的别名。

《大戴礼记·曾子天圆》:「诸侯之祭,牛,曰太牢。」

德语Opfertier (S)​

引证解释

⒈  古代祭祀,牛羊豕三牲具备谓之太牢。

《庄子·至乐》:“具太牢以为膳。”
成玄英 疏:“太牢,牛羊豕也。”
葛洪 《抱朴子·道意》:“若养之失和、伐之不解,百痾缘隙而结、荣卫竭而不悟,太牢三牲,曷能济焉。”
《清史稿·礼志一》:“太牢:羊一、牛一、豕一。”
亦有专指牛为太牢者。 《大戴礼记·曾子天圆》:“诸侯之祭,牛,曰太牢。”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太牢

  • 太牢,即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shǐ,猪)三牲全备为“太牢”。古代祭祀所用牺牲,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这类牺牲称为牢;又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少牢只有羊、豕,没有牛。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所区别: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礼记》中太牢指的是大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