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约
词典解释:
双方或多方共同协议订立的有关买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
1.指双方或多方共同协议订立的条款、文书。
《魏书·鹿悆传》:“契约既固,未旬, 综 果降。” 唐 白居易 《与执恭诏》:“欲求契约,固合允从。”
2.特指由双方依法订立有关买卖、抵押、借贷、租赁、委托、承揽等事项的文书。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九:“ 武寧 节度使 王德用 自陈所置马得于马商 陈贵 ,契约具在。” 茅盾 《右第二章》四:“旧职工应得的退职金,公司因为困难而牺牲,不能按照原定契约付给了。”
国语辞典
◎ 契约 qìyuē
[contract;agreement] 双方或多方共同协议订立的有关买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
基本解释
契约[ qì yuē ]
⒈ 二人以上同意的事项,依据法律习惯,彼此商订互相遵守的条件,而以文字为凭据者。
近条约 公约 合同 协定
引证解释
⒈ 指双方或多方共同协议订立的条款、文书。
引《魏书·鹿悆传》:“契约既固,未旬, 综 果降。”
唐 白居易 《与执恭诏》:“欲求契约,固合允从。”
⒉ 特指由双方依法订立有关买卖、抵押、借贷、租赁、委托、承揽等事项的文书。
引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九:“武寧 节度使 王德用 自陈所置马得于马商 陈贵,契约具在。”
茅盾 《右第二章》四:“旧职工应得的退职金,公司因为困难而牺牲,不能按照原定契约付给了。”
网络解释
契约 (概念)
契约,最初是指双方或多方共同协议订立的有关买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可以理解为“守信用”。形式有精神契约和文字合同契约,对象多样,可以是:生意伙伴、挚友、爱人、国家、世界、全人类,以及对自己的契约等,可以用“文字合同”来约定,可以用“语言”来约定,还可以是“无言”的契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