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坐针毡

词典解释

像坐在插着针的毡子上。 形容心神不定,坐立不安。

1.【解释】:像坐在插着针的毡子上。形容心神不定,坐立不安。

2.【出自】:《晋书·杜锡传》:“累迁太子中舍人。性亮直忠烈,屡谏愍怀太子,言辞恳切,太子患之。后置针着锡常所坐处毡中,刺之流血。”

3.【示例】:却说三巧儿自丈夫出堂之后,~,一闻得退衙,便迎住问个消息。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一

儿子离家出走了,一张字条也没留下,两口子捶胸顿足,~。

西晋时候有个叫杜锡的人,学识渊博,性格非常耿直,在做了太子中舍人以后,多次规劝晋惠帝的儿子愍(mǐn)怀太子。愍怀太子不仅不听劝告,反而对杜锡心怀怨恨,便故意在杜锡坐的毡垫中放了一些针。杜锡没有发觉,屁股被扎得鲜血直流。第二天,太子故意问杜锡:“你昨天出了什么事?”杜锡难以开口,只好说:“昨天喝醉了,不知道干了些什么。”太子说:“你喜欢责备别人,为什么自己也做错了事呢?”

如坐针毡毡上拖毛毛举细务务本抑末末大不掉掉三寸舌舌剑唇枪枪刀剑戟戟指怒目目下十行行不从径径一周三三三两两两世为人人一己百百万雄兵兵不厌权权倾中外外刚内柔柔声下气气义相投投井下石石人石马马上功成成一家言言三语四四不拗六六亲不和和光同尘尘垢秕糠糠秕在前前仆后继继古开今今夕何夕夕寐宵兴兴云致雨雨丝风片片云遮顶顶名冒姓姓甚名谁谁是谁非非亲非故故人之情情不可却却之不恭恭而有礼礼为情貌貌似强大大中至正正中下怀怀丸操弹弹丝品竹竹报平安安不忘危危于累卵卵与石斗斗丽争妍妍姿艳质质伛影曲曲不离口口不二价价值连城城下之盟盟山誓海海不扬波波光鳞鳞鳞次栉比比众不同同休共戚戚戚具尔尔汝之交交口同声声东击西西台痛哭哭丧着脸脸无人色色丝虀臼臼灶生蛙蛙蟆胜负负义忘恩

词典名字:

如坐针毡

词典发音:

rú zuò zhēn zhān

国语辞典

如坐针毡 rúzuòzhēnzhān

[be on hot coals;be on nettles;be on pins and needles;feel as though one was lying on a bed carpet;walk on thorns] 形容心神不宁,不得安生

精神上的痛苦使人如坐针毡

基本解释

如坐针毡[ rú zuò zhēn zhān ]

⒈  比喻心神不宁,片刻难安。参见「针毡」条。

水浒传·第三三回》:「小弟闻得,如坐针毡,连连写了十数封书去贵庄问信。」
《儿女英雄传·第一〇回》:「他听著如坐针毡,正不知这事怎样个收束。」

芒刺在背


引证解释

⒈  后以“如坐针氊”比喻心神不定坐立不安

《晋书·杜锡传》:“性亮直忠烈,屡諫 愍怀 太子,言辞恳切,太子患之。后置针著 锡 常所坐处氊中,刺之流血。”
《三国演义》第二三回:“王子服 等四人面面相覷,如坐针氊。”
儿女英雄传》第二六回:“姑娘此时心慌意乱,如生芒刺,如坐针氊。”
谷峪 《萝北半月》:“全庄的群众和领导人员都焦急地等待着,如坐针毡。”

成语解释

如坐针毡

【解释】像坐在插着针的毡子上。形容心神不定,坐立不安。

【出处】《晋书·杜锡传》:“累迁太子中舍人。性亮直忠烈,屡谏愍怀太子,言辞恳切,太子患之。后置针着锡常所坐处毡中,刺之流血。”

【示例】却说三巧儿自丈夫出堂之后,~,一闻得退衙,便迎住问个消息。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一

网络解释

如坐针毡

  • 如坐针毡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rú zuò zhēn zhān,像坐在插着针的毡子上。形容心神不定,坐立不安,出自房玄龄晋书·杜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