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禄山

词典解释: (703-757) : 唐代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胡人,因随母嫁突厥人安延偃,改姓安,更名禄山。骁勇善战,被幽州节度使张守?fe74?收为养子。因战功任平卢兵马使、营州都督。后设法取得玄宗、杨贵妃宠信,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节度使,拥兵十五万。公元755年冬在范阳起兵叛乱,南下攻陷洛阳。次年称雄武皇帝,国号燕。遣军破潼关,入长安。后其子安庆绪谋夺帝位,将他杀死。国语辞典注音 ㄢ ㄌㄨˋ ㄕㄢ  拼音 ān lù shān人名。(西元?~757)唐營州柳城人(今河北省舊永平府境)。胡人,本姓康,初名阿犖山,又作軋犖山。忮忍多智,善臆測人情,通六蕃語。天寶末,以平盧、范陽、河東三鎮節度使舉兵反,陷洛陽,入長安,稱燕帝,尋為其子慶緒所殺。

词典名字:

安禄山

词典发音:

ān lù shān

国语辞典

人名。(公元?~757)唐营州柳城人(今河北省旧永平府境)。胡人,本姓康,初名阿荦山,又作轧荦山。忮忍多智,善臆测人情,通六蕃语。天宝末,以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举兵反,陷洛阳,入长安,称燕帝,寻为其子庆绪所杀。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安禄山 (唐朝历史人物)

  • 安禄山(703年—757年),营州(今辽宁朝阳)人,本姓,名轧荦山。其父可能是康姓胡人,母阿史德氏是个突厥族巫婆。相传,其母多年不生育,便去祈祷扎荦山(突厥尊扎荦山为战斗之神),遂于长安三年(703)正月初一感应生子,故名扎荦山。
  • 安禄山之父死得早,他从小随母在突厥人部族生活。后其母改嫁于突厥将军安波注之兄延偃。开元初年,其族破落离散,他与将军安道买之子孝节,安波注子安思顺、安文贞一起逃离突厥,遂与安思顺等约为兄弟,从此即冒姓安氏,名禄山。安禄山是唐代藩镇割据势力之一的最初建立者,也是安史之乱的祸首之一,并建立燕政权,年号圣武。
  • 安禄山长得痴肥,眼盲后,长期靠心腹小宦官为其穿衣。因其宠爱幼子,二子安庆绪见安禄山对自己不加宠幸,心中怨愤,命令安禄山宠幸的宦官李猪儿在替他穿衣时,以刀刺其腹而死,安方势力开始走下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