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印

词典解释: fēng yìn 1.封缄文书﹑物件并加钤印于其上。 2.旧时官署于岁暮年初停止办公,称为""。唐李商隐《任弘农尉献州刺史乞假归京》诗:"黄昏点刑徒,愧负荆山入座隅。"明时于除夕,至新正三日开印,为期四日。见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熙朝乐事》。清时于每年十二月十九至二十二日四天之内择吉,为期一月,至明年正月十九﹑二十﹑廿一三天之内择吉开印。见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开印》。国语辞典注音 ㄈㄥ ㄧㄣˋ  拼音 fēng yìn1. 封存官印,表示停止辦公,為古代官署的年假。清代官署延為一個月,自十二月下旬至次年正月下旬,一個月中為各單位停止辦公的時期,稱為「」。2. 文件封緘加蓋印記。▶ 《晉書.卷六六.陶侃傳》:「軍資器仗牛馬舟船皆有定簿,倉庫,自加管鑰。」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2996页 第2卷 1252

词典名字:

封印

词典发音:

fēng yìn

国语辞典
  • 封缄文书、物件并加钤印于其上。
  • 旧时官署于岁暮年初停止办公,称为“封印”。
  • 基本解释

    封印[ fēng yìn ]

    ⒈  封存官印,表示停止办公,为古代官署的年假。清代官署延为一个月,自十二月下旬至次年正月下旬,一个月中为各单位停止办公的时期,称为「封印」。

    ⒉  文件封缄加盖印记。

    《晋书·卷六六·陶侃传》:「军资器仗牛马舟船皆有定簿,封印仓库,自加管钥。」

    英语seal (on envelopes)​

    法语cachet, sceau, scellé (sur les enveloppes)​

    引证解释

    ⒈  封缄文书、物件并加钤印于其上。

    睡虎地 秦 墓竹简《金布律》:“不盈千者,亦封印之。”
    《晋书·陶侃传》:“军资器仗、牛马、舟船,皆有定簿封印。”
    宋 文同 《谢任泸州师中寄荔支》诗:“筠籨包荔子,四角具封印。”

    ⒉  旧时官署于岁暮年初停止办公,称为“封印”。 明 时于除夕封印,至新正三日开印,为期四日。见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熙朝乐事》。 清 时于每年十二月十九至二十二日四天之内择吉封印,为期一月,至明年正月十九、二十、廿一三天之内择吉开印。见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开印封印》。

    李商隐 《任弘农尉献州刺史乞假归京》诗:“黄昏封印点刑徒,愧负 荆山 入座隅。”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封印 (词语)

  • 封印原指古代官吏在农历春节前将代表权力与地位的印绶封存起来,暂停办公的仪式。中国传说中的封印,多是采用如五行、太极、八卦等手段,并可有例如符咒、法器等物品的辅助。现指对某个单位施加一种力量,使其无法正常使用某些能力的本领(常出现于玄幻及神魔类作品,游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