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风

词典解释: píng fēng 竖立在室内用于挡风或遮住外面视线的用具。多用竹木做成长方形框架,蒙上绸布。有单扇的,也有多扇相连,可以折叠收起。国语辞典注音 ㄆㄧㄥˊ ㄈㄥ  拼音 píng fēng室內用來擋風或隔間、遮蔽的用具。形狀像門,有單扇、多扇之分,可以折疊。一般用木頭、竹子、塑膠做框,蒙上布或鑲上玉石。古人的屏風,與今略有不同,主要在於它重量輕,便於移動,無扇的形式,作長方形,下面大多沒有腳,屏風上面裱有字畫。▶ 《史記.卷七十五.孟嘗君傳》:「孟嘗君侍客坐語,而屏風後常有侍史,主記君所與客語。」亦作「屏門」、「屏障」。

词典名字:

屏风

词典发音:

píng fēng

国语辞典
  • 室内陈设。用以挡风或遮蔽的器具,上面常有字画。
  • 即荇菜。又名凫葵,茎呈紫色。
  • 中草药防风的别名。
  • 基本解释

    屏风[ píng fēng ]

    ⒈  室内用来挡风或隔间、遮蔽的用具。形状像门,有单扇、多扇之分,可以折叠。一般用木头、竹子、塑胶做框,蒙上布或镶上玉石。古人的屏风,与今略有不同,主要在于它重量轻,便于移动,无扇的形式,作长方形,下面大多没有脚,屏风上面裱有字画。也作「屏门」、「屏障」。

    《史记·卷七十五·孟尝君传》:「孟尝君侍客坐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史,主记君所与客语。」

    引证解释

    ⒈  室内陈设。用以挡风或遮蔽的器具,上面常有字画。

    《史记·孟尝君列传》:“孟尝君 待客坐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史,主记君所与客语,问亲戚居处。”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中:“太宗 令 虞监 写《烈女传》以装屏风,未及求本,乃暗书之,一字无失。”
    清 李渔 《玉搔头·抗节》:“只好算个画里鸳鸯,便做他屏风上的侍妾。”
    茅盾 《手的故事》:“陆紫翁 和 周老九 挑中了右面那架屏风背后的好地方,悄悄说着话。”

    ⒉  即荇菜。又名凫葵,茎呈紫色。

    《楚辞·招魂》:“紫茎屏风,文缘波些。”
    王逸 注:“屏风,水葵也。”
    洪兴祖 补注引《本草》:“鳧葵,即莕菜,生水中,俗名水葵。”

    ⒊  中草药防风的别名。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屏风

  • 屏风,中国传统建筑物内部挡风用的一种家具,所谓“屏其风也”。屏风作为传统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由来已久。屏风一般陈设于室内的显著位置,起到分隔、美化、挡风、协调等作用。它与古典家具相互辉映,相得益彰,浑然一体,成为中式家居装饰不可分割的整体,而呈现出一种和谐之美、宁静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