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蛇

词典解释: bā shé 1.古代传说中的大蛇。国语辞典注音 ㄅㄚ ㄕㄜˊ  拼音 bā shé神話傳說中的大蛇,能吞食象。▶ 《山海經.海內南經》:「食象,三歲而出其骨。君子服之,無心腹之疾。其為蛇,青、黃、赤、黑。」▶ 《文選.左思.吳都賦》:「屠,出象骼。」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5143页 第4卷 75

词典名字:

巴蛇

词典发音:

bā shé

国语辞典
古代传说中的大蛇。
基本解释

巴蛇[ bā shé ]

⒈  神话传说中的大蛇,能吞食象。

《山海经·海内南经》:「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君子服之,无心腹之疾。其为蛇,青、黄、赤、黑。」
文选·左思·吴都赋》:「屠巴蛇,出象骼。」

引证解释

⒈  古代传说中的大蛇。

山海经·海内南经》:“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
左思吴都赋》:“屠巴蛇,出象骼。”
宁调元燕京杂诗》:“巴蛇渐长期吞象, 蜀 帝从今定化鹃。”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