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意忘形
词典解释:
形:形态。形容高兴得失去了常态。
1.【解释】:形:形态。形容高兴得失去了常态。
2.【出自】:《晋书·阮籍传》:“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
3.【示例】:他把科长看成有天那么大,把他和科长连在一块,他没法不~。 ◎老舍《四世同堂》三十二
4.【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有的人,一受表扬就~,一挨批评就垂头丧气。
阮籍,陈留尉氏(今河南尉县)人,又名嗣宗,是魏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他从小失去父亲,家境贫寒。但他勤奋好学,后来终于成为当时著名的隐士。阮籍本来很有抱负,希望能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但他对执政的司马氏集团非常不满,又不敢明白地表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只得采取明哲保身的态度,或者闭门读书;或者纵情于山水;或者酣醉不醒;或者缄口不言。此外,他还以写诗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想法。如:在非常著名的《咏怀诗》八十二首中,阮籍就用迂回含蓄的语言来表达了忧国和避世的心情。他的好友嵇康和他一样,也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对司马家族的统治也抱有轻蔑和厌恶的态度。除嵇康外,阮籍的好友还有山涛、向秀、刘伶、王戎以及自己的侄子阮咸。他们七个人经常聚在一起,在山阳竹林之下,闲谈、狂饮、作诗、弹琴,高兴时就纵声狂笑,不高兴时就痛哭一场,被世人称为“竹林七贤”。在这七人当中,阮籍大概是最为疯癫的了,尤其是在喝醉的时候,常常哭笑无常。因此史书中描写他时说到“当其得意,忽忘形骸”。
得意忘形形具神生生上起下下不为例例直禁简简丝数米米已成炊炊沙作糜糜烂不堪堪以告慰慰情胜无无一不备备位充数数一数二二三其德德厚流光光前启后后不僭先先人后己己溺己饥饥不择食食不下咽咽苦吐甘甘之如饴饴含抱孙孙庞斗智智勇兼全全军覆没没世不忘忘乎所以以一儆百百万雄兵兵不厌权权倾中外外刚内柔柔声下气气义相投投井下石石人石马马上功成成一家言言三语四四不拗六六亲不和和光同尘尘垢秕糠糠秕在前前仆后继继古开今今夕何夕夕寐宵兴兴云致雨雨丝风片片云遮顶顶名冒姓姓甚名谁谁是谁非非亲非故故人之情情不可却却之不恭恭而有礼礼为情貌貌似强大大中至正正中下怀怀丸操弹弹丝品竹竹报平安安不忘危危于累卵卵与石斗斗丽争妍妍姿艳质质伛影曲曲不离口口不二价价值连城城下之盟盟山誓海
国语辞典
◎ 得意忘形 déyì-wàngxíng
[slap-happy be lost in exhilaration] 因心意得到满足而高兴得失去常态
基本解释
得意忘形[ dé yì wàng xíng ]
⒈ 因高兴而物我两忘。语本后形容人高兴得忘其所以,举止失去了常态。元·鲜于必仁〈折桂令·辋川图〉曲:「得意忘形,眼兴迢遥。」
引《晋书·卷四九·阮籍传》:「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
⒉ 取其精神而遗其形式。
引语本宋·欧阳修《试笔·李邕书》:「余虽因邕书得笔法,然为字绝不相类,岂得意而忘其形邪?」
英语so pleased as to lose one's sense of measure, beside oneself with joy
德语vom Erfolg berauscht , vor Freude außer Rand und Band
法语être infatué de soi-même au point de s'oublier, se laisser griser par le succès jusqu'à perdre contenance, ne plus se sentir de joie
引证解释
⒈ 谓因高兴而物我两忘。后以“得意忘形”形容高兴得失去常态,忘乎所以。
引《晋书·阮籍传》:“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
元 鲜于必仁 《折桂令·画》曲:“手掛掌坳,得意忘形,眼兴迢遥。”
《官场维新记》第六回:“袁伯珍 弄得得意忘形了。”
沙汀 《在祠堂里》:“当他向他的同事问询了几句以后,他就更加嚷叫得口沫乱飞,显出一种得意忘形的神态。”
⒉ 谓取其精神而舍其形式。
引宋 欧阳修 《试笔·李邕书》:“余虽因 邕 书得笔法,然为字絶不相类,岂得其意而忘其形者邪?”
成语解释
得意忘形
【解释】形:形态。形容高兴得失去了常态。
【出处】《晋书·阮籍传》:“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
【示例】他把科长看成有天那么大,把他和科长连在一块,他没法不~。 ◎老舍《四世同堂》三十二
【近义词】忘乎所以、自鸣得意、得意洋洋、趾高气扬
【反义词】怅然若失、心灰意冷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 汉典
网络解释
得意忘形
得意忘形,成语,读作dé yì wàng xíng,指因心意得到满足而高兴得失去常态。出自《晋书·阮籍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