怔忡

词典解释: zhēng chōng 1.中医病名。患者心脏跳动剧烈的一种症状。 2.犹怔忪。谓惊恐不安。国语辞典注音 ㄓㄥ ㄔㄨㄥ  拼音 zhēng chōng1. 驚悸的樣子。▶ 《聊齋志異.卷二.聶小倩》:「三日來,心無停息,意金華妖物,恨妾遠遁,恐旦晚尋及也。」2. 中醫上指心跳劇烈的症狀。▶ 《紅樓夢.第七○回》:「連連接接,閒愁胡恨,一重不了一重添,弄得情色若痴,語言常亂,似染之疾。」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10071页 第7卷 469扫描版:「」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658页

词典名字:

怔忡

词典发音:

zhēng chōng

国语辞典
1.中医病名。患者心脏跳动剧烈的一种症状。 2.犹怔忪。谓惊恐不安。
基本解释

怔忡[ zhēng chōng ]

⒈  惊悸的样子。

《聊斋志异·卷二·聂小倩》:「三日来,心怔忡无停息,意金华妖物,恨妾远遁,恐旦晚寻及也。」

⒉  中医上指心跳剧烈的症状。

《红楼梦·第七〇回》:「连连接接,闲愁胡恨,一重不了一重添,弄得情色若痴,语言常乱,似染怔忡之疾。」

英语(of the heart)​ palpitating with fear, palpitation (Chinese medicine)​

德语Palpitation (S, Med)​

引证解释

⒈  中医病名。患者心脏跳动剧烈的一种症状。

宋 朱熹 《乞宫观札子》:“熹 旧有心气之疾,近因祷雨备灾,忧惧怵迫,復尔发动,怔忡炎燥,甚於常时。”
明 宋濂 《答郡守五经师书》:“又自婴祸患以来,得怔忡疾,见一夫负戟而趋,心輒惊怖。”
《红楼梦》第七十回:“弄的情色若痴,语言常乱,似染怔忡之病。”

⒉  犹怔忪。谓惊恐不安。

宋 杨亿 《天贶殿碑》:“伏纸怔忡。”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翩翩》:“突突怔忡间,衣已化叶。”
王火 《明月天涯》:“留下了 齐霜威 和子、媳,客人们怔忡地愣在那儿。”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怔忡 科普中国

  • 怔忡,为病名,首见于《济生方·惊悸怔忡健忘门》中“惊者,心卒动而不宁也;悸者,心跳动而怕惊也;怔忡者,心中躁动不安,惕惕然后人将捕之也”,是心悸的一种,是指多因久病体虚、心脏受损导致气血、阴阳亏虚,或邪毒、痰饮、瘀血阻滞心脉,日久导致心失濡养,心脉不畅,从而引起的心中剔剔不安,不能自控的一种病证,常和惊悸合并称为心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