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气

词典解释: è qì ①难闻的气味;臭气:~熏人。 ②指受到的欺压、侮辱等:他闷闷不乐,是受谁的~了? ③指心中的怨恨、不满等:出了一口~。国语辞典注音 ㄜˋ ㄑㄧˋ  拼音 è qì1. 難聞的氣味。▶ 宋.文天祥〈正氣歌.序〉:「或圊溷、或毀屍、或腐鼠,惡氣雜出,時則為穢氣。」2. 怒氣、不平之氣。▶ 《醒世恆言.卷八.喬太守亂點鴛鴦譜》:「都是孫家老乞婆,害我家壞了門戶,受這惡氣。」3. 邪惡不正之氣。▶ 《呂氏春秋.審分覽.審分》:「凡人主必審分,然後治可以至。姦偽邪辟之塗可以息,惡氣苛疾無自至。」▶ 《後漢書.卷二.顯宗孝明帝紀》:「昔禹收九牧之金,鑄鼎以象物,使人知神姦,不逢惡氣。」

词典名字:

恶气

词典发音:

è qì

国语辞典

恶气 èqì

(1) [evil smell]∶腐败难闻的气味

垃圾堆不时散发出一股恶气

(2) [unpleasant manner]∶指受到的欺压、侮辱等

见他回家闷闷不乐,许是在外面受了谁的恶气了

(3) [resentment]∶怨气,怨恨

他的公正评判,替我们出了一口恶气

基本解释

恶气[ è qì ]

⒈  难闻的气味。

宋·文天祥〈正气歌·序〉:「或圊溷、或毁尸、或腐鼠,恶气杂出,时则为秽气。」

⒉  怒气、不平之气。

《醒世恒言·卷八·乔太守乱点鸳鸯谱》:「都是孙家老乞婆,害我家坏了门户,受这恶气。」

⒊  邪恶不正之气。

《吕氏春秋·审分览·审分》:「凡人主必审分,然后治可以至。奸伪邪辟之涂可以息,恶气苛疾无自至。」
《后汉书·卷二·显宗孝明帝纪》:「昔禹收九牧之金,铸鼎以象物,使人知神奸,不逢恶气。」

引证解释

⒈  邪恶之气。

吕氏春秋·审分》:“凡人主必审分,然后治可以至,姦伪邪辟之涂可以息,恶气苛疾无自至。”
陆贾 《新语·明诫》:“恶政生於恶气,恶气生於灾异。”

⒉  怨气;怒气。

醒世恒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都是 孙 家老乞婆,害我家坏了门户,受这恶气!”
鲁迅 《徬徨·离婚》:“去年我们将他们的灶都拆掉了,总算已经出了一口恶气。”

⒊  腐败难闻的气味。

文天祥 《正气歌》序:“或圊溷,或死尸,或腐鼠,恶气杂出,时则为秽气。”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恶气

  • 恶气,汉语词汇。
  • 注音:è qì
  • 释义:怨气,怨恨;存在于自然界,有损于人体的毒害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