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钱

词典解释

质量低劣的钱币。以私铸居多,或剪凿旧钱而成,有时政府亦有铸造。名目繁多。如南北朝有耒子、荇叶、鹅眼、环、风飘、水浮、赤熟、青熟、细眉、赤生等;明有宽边、大版、金灯、胖头、歪脖、尖脚、煞儿、大眼贼、短命官等。历代政府多有禁恶钱之举,但很难禁绝。

词典名字:

恶钱

词典发音:

è qián

国语辞典
质料低劣的钱币。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质料低劣的钱币。

《隋书·赵绰传》:“时上禁行恶钱,有二人在市以恶钱易好者,武候执以闻,上令悉斩之。”
《旧唐书·宋璟传》:“又禁断恶钱,发使分道检括销毁之。”
文献通考·钱币一》:“其后姦滑稍多,渐磨鑢钱郭,取铜私铸,又杂以铅锡,递相倣傚,钱遂轻薄,乃下恶钱之禁。”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恶钱

  • 【汉语文字】恶钱
  • 【汉语拼音】e qian
  • 【词语解释】质料低劣的钱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