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

词典解释


州、路、府名。宋天禧五年(1021年)改祯州为惠州。治归善(今惠州市)。辖境相当今广东罗浮山以东的东江流域和螺河水流域以西沿海地区。元改为路,明改为府。1911年废。宋以来产铁、锡。宋置阜民钱监及淡水等盐场。明清时有棉布、土绸等织造业。
市名。在广东省南部、东江下游。京九铁路经过境内。辖惠城区及惠阳市和龙门、惠东、博罗三县。隋为循州治,五代南汉为祯州治。宋改祯州为惠州,后为惠州州、路、府治。1953年初设市,同年底撤销。1958年析惠阳县惠州镇又设市。1959年曾撤销,1964年复设市。人口260万(市辖区33.3万,1996年)。为东江流域和粤东沿海水陆交通要冲和物资集散地。工业有电子、纺织、机械、化学、制糖、冶金等。特产“东江糯米酒”。名胜古迹有西湖、泗洲塔、望江亭、东坡井。

词典名字:

惠州

词典发音:

huì zhōu

国语辞典

惠州 Huìzhōu

[Huizhou] 广东省县级市及专区政府所在地。位于广东省中南部,在广州东120公里,面积419平方公里。是东江流域物资集散地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惠州 (广东省辖地级市)

  • 惠州,背靠罗浮山,南临大亚湾,境内东江蜿蜒100多公里,属珠江三角洲、粤港澳大湾区东岸。惠州毗邻深圳、香港,北连河源市,东接汕尾市,西邻东莞市和广州市,是珠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惠州辖惠城区、惠阳区、惠东县、博罗县、龙门县2区3县,并设有两个国家级开发区: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 惠州是客家人的重要聚居地和集散地之一,旅居海外华人华侨、港澳台同胞居客家四州之首,被称为客家侨都
  • 惠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隋唐已是“粤东重镇”,一直是东江流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和商品集散地,素有“岭南名郡”、“粤东门户”、“半城山色半城湖”之誉。
  • 惠州是中国近代抗争史的前沿阵地,曾建立华南抗日战争的主力部队—东江纵队。从唐到清末1000多年间,共有430多位中国名人客寓或履临惠州,留下了96处遗址和2100多件文物。惠州本土孕育了叶挺、廖仲恺、邓演达、叶亚来等杰出人士。
  • 惠州市两大经济支柱分别是电子、石化。截止到2017年,惠州市GDP为3830亿元,在广东省排名第五。
  • 2018年12月,被评为2018中国大陆最佳地级城市3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