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食

词典解释: shī shí 1.施舍食物。 2.佛教仪式。阿难在静室中修习禅定﹐焰口鬼王告阿难说:"你三日以后命尽﹐生在饿鬼中﹐如要免苦﹐须于明日普施鬼神﹐以摩竭陀国所用之斛各施一斛饮食。"阿难问佛﹐佛为其说此的方法。见《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瑜伽集要.焰口仪教阿难陀缘由》。后遂用为转障消灾延年益寿而向饿鬼的一种仪式。俗名放焰口﹐又称瑜伽焰口。国语辞典注音 ㄕ ㄕˊ  拼音 shī shí佛教謂給餓鬼。▶ 《儒林外史.第四一回》:「請了大和尚在船上懸掛佛像,鋪設經壇從西水關起,一路到進香河。」亦稱為「放焰口」、「焰口」。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9562页 第6卷 1579

词典名字:

施食

词典发音:

shī shí

国语辞典
1.施舍食物。 2.佛教仪式。阿难在静室中修习禅定﹐焰口鬼王告阿难说:"你三日以后命尽﹐生在饿鬼中﹐如要免苦﹐须于明日普施鬼神﹐以摩竭陀国所用之斛各施一斛饮食。"阿难问佛﹐佛为其说此施食的方法。见《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瑜伽集要.焰口施食仪教阿难陀缘由》。后遂用为转障消灾延年益寿而向饿鬼施食的一种仪式。俗名放焰口﹐又称瑜伽焰口。
基本解释

施食[ shī shí ]

⒈  佛教谓施食给饿鬼。

《儒林外史·第四一回》:「请了大和尚在船上悬挂佛像,铺设经坛从西水关起,一路施食到进香河。」

英语to give food (as a charity)​, /feeding the hungry ghosts/ (Buddhist ceremony)​

德语den Armen Nahrung spenden , Nahrung austeilen

引证解释

⒈  施舍食物。

唐 于鹄 《温泉僧房》诗:“云里前朝寺,修行独几年。山村无施食,盥洗亦安禪。”
唐 白居易 《观游鱼》诗:“绕池閒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鉤。”

⒉  佛教仪式。参阅 周叔迦 《法苑丛谈·瑜伽焰口施食仪》。

阿难 在静室中修习禅定, 焰口 鬼王告 阿难 说:“你三日以后命尽,生在饿鬼中,如要免苦,须於明日普施鬼神,以 摩竭陀国 所用之斛各施一斛饮食。”
阿难 问佛,佛为其说此施食的方法。见《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瑜伽集要·焰口施食仪教阿难陀缘由》。后遂用为转障消灾延年益寿而向饿鬼施食的一种仪式。俗名放焰口,又称瑜伽焰口。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赦孤》:“两堂清明日捡拾暴露骸骨及幼殤小儿殮毕,或化而瘞之,復延僧众施食荐度。”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施食

  • 施食是布施饮食的意思。现在佛教中流行的施食,一般是指布施给饿鬼道众生。施食又叫蒙山施食,此外还有特殊的施食方法叫烟供、药供、火供、水供。
  • 施食主要依据两本佛经,一本是《佛说施饿鬼甘露味大陀罗尼经》,一本是《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另外在盂兰盆节那一天进行放焰口放蒙山的仪式,其来源是《佛说盂兰盆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