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望

词典解释: shuò wàng 朔日与望日。即夏历每月初一和十五:潮汐随而有所变异。国语辞典注音 ㄕㄨㄛˋ ㄨㄤˋ  拼音 shuò wàng1. 朔日和望日,陰曆初一與十五。▶ 《文選.潘岳.悼亡詩三首之三》:「爾祭詎幾時,忽復盡。」▶ 《儒林外史.第四○回》:「百姓家男男女女,到的日子,往這廟裡來焚香、點燭、跪拜。」2. 朝謁之禮。▶ 《漢書.卷九七.外戚傳下.孝成許皇后傳》:「其孝東宮,毋闕。」▶ 《大宋宣和遺事.元集》:「蔡京致仕,仍朝。」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9242页 第6卷 1259扫描版:「」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227页

词典名字:

朔望

词典发音:

shuò wàng

国语辞典

朔望 shuòwàng

[the first and the fifteenth day of the lunar month;syzygy] 农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即朔日和望日

基本解释

朔望[ shuò wàng ]

⒈  朔日和望日,阴历初一与十五。

《文选·潘岳·悼亡诗三首之三》:「尔祭讵几时,朔望忽复尽。」
《儒林外史·第四〇回》:「百姓家男男女女,到朔望的日子,往这庙里来焚香、点烛、跪拜。」

⒉  朝谒之礼。

《汉书·卷九七·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传》:「其孝东宫,毋阙朔望。」
《大宋宣和遗事·元集》:「蔡京致仕,仍朝朔望。」

英语the new moon, the first day of the lunar month

德语Syzygium (Präp, Arch)​

法语Syzygie

引证解释

⒈  朔日和望日。旧历每月初一日和十五日。亦指每逢朔望朝谒之礼。

《汉书·萧望之传》:“其赐 望之 爵关内侯,食邑六百户,给事中,朝朔望。”
《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其孝东宫,毋闕朔望。”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终制》:“朔望祥禫,下白粥清水乾枣,不得有酒肉果饼之祭。”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始一》:“故事,知制誥见宰相,止用平状;非朔望而见,则去鞾笏。”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二回:“他家里供着 端甫 和你的长生禄位,旦夕香花供奉,朔望焚香叩头。”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朔望

  • 朔是指月球与太阳的地心黄经相同的时刻。这时月球处于太阳与地球之间,望是指月球与太阳的地心黄经相差 180°的时刻。这时地球处于太阳与月球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