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遂

词典解释

没有达到;没有实现

指没有成功或未能如愿。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总论》:“近 彭城 刘士章 ,俊赏之士,疾其淆乱,欲为当世诗品,口陈标榜,其文未遂,感而作焉。” 唐 刘沧 《春晚旅次有怀》诗:“东西未遂归田计,海上青山久废耕。” 宋 柳永 《鹤冲天》词:“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宁调元 《读史感书》诗:“投河未遂 申徒狄 ,伏剑应期 温次房 。”如:未遂政变;犯罪未遂。

词典名字:

未遂

词典发音:

wèi suì

国语辞典

未遂 wèisuì

[not accomplished;abortive] 没有达到;没有实现

政变未遂

基本解释

未遂[ wèi suì ]

⒈  未能达成。

如:「未遂其志」、「未遂其谋」。

既遂

英语unsuccessful (attempt)​, attempted (murder, suicide)​

德语abgebrochen, fehlgeschlagen (V)​, folgenlos (V)​, scheitern, mißglücken (Adj)​

法语manqué, raté

引证解释

⒈  指没有成功或未能如愿。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总论》:“近 彭城 刘士章,俊赏之士,疾其淆乱,欲为当世诗品,口陈标榜,其文未遂,感而作焉。”
唐 刘沧 《春晚旅次有怀》诗:“东西未遂归田计,海上青山久废耕。”
柳永 《鹤冲天》词:“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狂荡。”
宁调元 《读史感书》诗:“投河未遂 申徒狄,伏剑应期 温次房。”

如:未遂政变;犯罪未遂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未遂 (法律术语)

  • 未遂在法律上,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犯罪未遂包括两种类型:
  • 1、实行终了的未遂和未实行终了的未遂;
  • 2、能犯未遂和不能犯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 未遂 (汉语词语)

  • 未遂,汉语词汇。
  • 拼音:wèi suì,
  • 出自《诗品·总论》,
  • 解释为没有成功或未能如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