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

词典解释: dù mù (803-853) : 唐代文学家。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大和年间进士。曾任监察御史,黄、池、睦、湖诸州刺史,入为司勋员外郎,官终中书舍人。喜兵法,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与李商隐齐名,人称“小李杜”。有诗歌《郡斋独酌》、《过华清宫》、《泊秦淮》、《山行》等名篇。赋以《阿房宫赋》最有名。有《樊川文集》。国语辞典注音 ㄉㄨˋ ㄇㄨˋ  拼音 dù mù人名。(西元803~852)字牧之,號樊川,唐代詩人,京兆萬年人。為人剛直有奇節,曾指時弊,深憂藩鎮、吐番的驕縱,後果言中。其詩風骨遒上,豪邁不羈,文尤縱橫奧衍,多切經世之務,在晚唐成就頗高,時人稱其為「小杜」,以別於杜甫。著有《樊川集》,代表作品有〈阿房宮賦〉、〈泊秦淮〉等。

词典名字:

杜牧

词典发音:

dù mù

国语辞典

杜牧 Dù Mù

[Du Mu] 字牧之,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现陕西西安)人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杜牧

  •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